夜色沉沉,城市的灯光在窗外交错闪烁。罗铮坐在书桌前,电脑屏幕的蓝光映在他冷峻的脸上。他面前是一段加密音频和一张模糊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座码头,几辆集装箱卡车正在装卸货物,背景是大片的仓库和高耸的吊塔。
他已经反复查看了无数次,但信息依然有限。
手指轻敲桌面,他在思索着如何进一步挖掘线索。庆功宴上的匿名包裹还留在抽屉里,那张画着红叉的全家福让他心头始终压着一块石头。而现在,这条线索似乎指向一个更大的阴谋。
他打开通讯软件,拨通了方晴的号码。
“这么晚了?出什么事了?”电话那头传来她略带睡意的声音。
“我需要你帮我查点东西。”罗铮语气平静,“一张照片,背景建筑可能在本市港口区域。”
“现在就查?”
“越快越好。”
几分钟后,方晴发来了一条语音:“我这边有个媒体数据库,里面有最近一年全市重点区域的影像资料。你把照片发过来,我试试用图像识别技术比对。”
罗铮将照片扫描上传。没过多久,方晴回复了一串坐标:“这个位置很偏,在城东的黑港码头附近,属于老工业区,现在几乎没人去了。”
罗铮盯着坐标,心中隐隐有了方向。
第二天一早,他来到市立图书馆,目标是查阅近半年关于“X-GLOBAL”的公开资料。这家图书馆拥有大量历史档案和企业登记信息,是他获取情报的最佳选择。
然而刚进门,他就遇到了阻碍——电子检索系统限制访问某些关键词,而纸质档案室又必须提前预约,并且只允许特定人员进入。
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先联系了夏岚。
“商业调研函件没问题。”夏岚很快回信,“我让助理送过去,两小时后你去取。”
罗铮点头,耐心等待。两小时后,他拿着伪造的调研文件顺利进入了档案馆。
翻阅进出口记录时,他的目光被一组数据吸引:X-GLOBAL在过去半年内频繁向非洲、东南亚运输不明药品,申报品类多为“医疗器械”或“生物制剂”,但具体用途并未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