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医院的玻璃窗洒在会议室的长桌上,罗铮将最后一份教学资料摆好,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时钟。距离中医培训班正式开班还有不到二十分钟,可投影仪却迟迟无法启动,屏幕上一片漆黑。
他蹲下身检查电源接口,手指一寸寸沿着线路排查,最终发现是主机与插座之间接触不良。他拔出插头重新插入,再按下开机键,屏幕终于亮起,但画面依旧模糊不清。
“看来得靠老办法了。”罗铮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在上面写下“中医基础辨证施治”几个字,随后又画出人体经络图的大致轮廓。正准备继续补充内容时,他的目光忽然停在角落里的一组穴位标记上——那不是他写的。
笔迹陌生,线条却异常工整,标注精准,甚至比他随手画的还要规范。罗铮皱了皱眉,抬手擦去那个图案,继续完善自己的教学大纲。
走廊上传来脚步声,夹杂着低声交谈和翻阅资料的声音。很快,十几名年轻的医生陆续走进会议室,彼此寒暄着找位置坐下。他们中有的穿着整洁的白大褂,有的还带着刚值完夜班的疲惫神情,但眼神中都透着一丝期待。
罗铮放下记号笔,转身面对众人,语气沉稳:“欢迎各位参加这次中医基础培训课程。我是罗铮,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会带领大家系统学习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理,并重点训练‘鬼门十三针’的操作技巧。”
台下有人小声议论起来,显然对“鬼门十三针”这个名称感到好奇。
“我知道你们有些人可能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的,也可能对针灸有抵触。”罗铮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但我希望你们记住一点——中医不是玄学,它是一门建立在长期临床经验基础上的医学体系。它的每一步发展,都是无数前辈用血汗换来的。”
他说这话时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会议室内安静下来,学员们纷纷坐直了身子,注意力集中到了讲台上。
“现在,我们先从最基础的开始。”罗铮拿起一根银针,动作利落地扎入自己手臂上的一个穴位,接着缓缓抬起手,“这是‘合谷穴’,常用于止痛、调节气血。接下来,我会让你们轮流尝试,不要害怕,也不要紧张,我会在旁边指导。”
话音落下,现场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几名年轻医生面露犹豫,没人主动上前。
罗铮没有催促,而是走下讲台,来到一名坐在前排的男学员面前。“你叫什么名字?”
“张……张铭。”那名学员有些局促地回答。
“张铭,你愿意第一个试试吗?”罗铮递给他一根消毒后的银针。
张铭迟疑了一下,接过针,手指微微发抖。他盯着自己手臂上的穴位,几次想要下针,却又缩回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