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丹道

筑基破金丹!金丹凝元婴!元婴化神!

卡在瓶颈数十年、上百年的修士,在此刻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甚至有一些低阶修士,连续突破数个小境界!

药香弥漫,道纹浮现,灵气化作漩涡,涌入一个又一个突破者的体内。这片天地,因集体悟道突破而引发了罕见的灵气狂欢。万千气象,蔚为壮观!

这三日,陈承安虽未发一言,但其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讲道。他以自身道域,滋养着所有求道者的心田。

第四日:开炉演法,道在草木

三日静默期满,当朝阳再次洒满道场,陈承安缓缓睁开双眼。他的目光更加深邃,仿佛容纳了万古星空。

他没有继续高深的理论,而是袖袍一挥,一尊古朴的石鼎出现在坛上,正是他的本命丹鼎。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他开口,声音平和,“丹道之基,在于识药、明性、知理。今日,便从这最基础处,与诸位演法。”

他并未取出什么稀世灵草,而是信手一招,一株山间最常见的“凝血草”落入鼎中。

“此草,性微寒,味涩,主入肝经,凡人用以止血化瘀。然其根茎之中,藏有一缕生生之气,若以文火慢焙,辅以三滴晨露,可激其生机,炼成‘生肌散’,效力倍增,可用于低阶修士外伤。”

他一边解说,一边操控着混沌不灭火分化出的细微火丝,精准地煅烧着凝血草的特定部位,手法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药性极致的理解。很快,一味品质远超寻常的生肌散便炼制完成,药香清冽。

接着,他从最常见的“黄精”、“茯苓”,讲到稍显珍贵的“龙涎花”、“七星兰”;从草木,讲到金石、兽骨、甚至是一些蕴含特殊灵机的泥土、水精。

他并非简单地罗列药性,而是阐述其内在的“道”。为何此药性温?因其生于向阳之地,吸纳少阳之气。为何彼药性烈?因其长于雷击之下,内蕴雷霆之精。

“天下万物,莫不蕴道。一草一木,一石一土,皆有其性,有其理,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丹道,便是理解、尊重并运用这些道理。”

他演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到了后来,几乎是信手拈来,不拘形态。成千上万种药材的虚影在他周身浮现,被道火炼化,有的成丹,有的成散,有的化作药液,有的甚至直接凝成药膏、药符。

“丹,乃其形,非其质。”陈承安的声音回荡,“可以是固体的丸,可以是流动的汤,可以是粉末状的散,亦可外敷为膏,铭刻为符。形式万千,其理一也:调和阴阳,激发生机,契合道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从最基础的止血散、凝气丹,一路演化到筑基丹、凝金丹、化婴丹……手法由简入繁,再由繁归简。到了最后,即便是炼制高阶丹药,他也往往只用寥寥数种药材,通过极致的药性搭配与火候掌控,达到甚至超越用数十种珍稀药材才能达到的效果。

“药,不在贵,在于对;丹,不在繁,在于精。”

当他开始演化涉及数万、乃至最终达到十五万种草木药材变化的终极丹道时,整个天空都被无数药材的虚影和道纹所充斥,仿佛展开了一部浩如烟海的“草木天道图录”!所有人都看得目眩神迷,深深震撼于丹道之广博与精微。

这一次开炉演法,持续了整整一日。当最后一道药气融入虚空,陈承安收起石鼎,场中依旧寂静无声。

所有人还沉浸在那浩瀚的丹道世界之中,回味着那化腐朽为神奇,点草木成金丹的无上妙法。

陈承安立于坛上,衣袂飘飘,目光扫过下方如痴如醉的万千修士,最终,平和而恢弘的声音再次响起:

“丹道之极,非为一人之超脱,而是万物之和谐,众生之福祉。以丹医人,以道济世,使惶者得安,病者得愈,求道者得门,此方为丹道之‘大慈悲’,之‘大功德’!”

“吾愿以此道,布施天下,望诸位同道,得此法要,勤加修持,不仅自渡,更能渡人。使我修行界,丹道昌隆,正气长存!”

最后一句,如同黄钟大吕,响彻寰宇,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听道者的灵魂深处。

这一次讲道与演法,陈承安的意愿很简单,为了丹道的传承,为了发扬炼丹术这门技法,他相信这世间有很多惊才绝艳的炼丹师,只是这些炼丹师受限于见识和知识储备,他将倾尽全力去发掘更多的炼丹天才,让丹道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