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革委主任

何雨柱是最直观的受益者之一。

李怀德上任后,不仅更加支持食堂的工作,还明确表示“食堂是职工的后勤保障,任何人不得随意差遣”,让何雨柱彻底摆脱了被当成“私厨”的困扰。

他安心教徒弟、打理食堂,看着职工们满意的笑脸,心里踏实了不少,也暗自庆幸当初没跟杨厂长硬刚,而是选择了消极对抗,如今才算迎来了转机。

厂里的普通职工大多拍手称快。在他们眼里,杨厂长确实存在官僚作风,李怀德的清算让他们觉得“出了口气”。

小主,

不少人开始主动向李怀德靠拢,希望能在新的领导班子下获得更多机会,车间里的生产热情也一度高涨。

而像何雨阳这样的技术人员,则保持着清醒的距离。

他看着这场轰轰烈烈的清算,心里难免有些不安——时代的浪潮太过汹涌,今天的掌权者或许明天就会跌落。

他依旧低调行事,埋头钻研技术,对厂里的权力斗争不闻不问,只盼着能安稳度过这段动荡时期,等改革开放的东风到来。

杨厂长的家人得知消息后,哭着来厂里求情,却被挡在了门外。

曾经围着他家转的人,如今都避之不及,世态炎凉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何雨柱后来在食堂偶遇李怀德,对方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柱子,以后好好干,食堂的事,我全力支持你!”

何雨柱连忙应下,心里却清楚,这不过是权力平衡下的互相成全。

1966年5月的这场权力更迭,像一颗石子投入轧钢厂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李怀德踩着时代的浪潮登上权力之巅,杨厂长则因积怨与不合时宜的作风黯然离场。

而厂里的每个人,都在这场动荡中,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自己的位置,在时代的洪流中,努力寻找着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轧钢厂的故事,也在这场风云突变中,翻开了充满未知与动荡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