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初见成效,优化调整推进

天宇来看《意见簿》时,上面已经写满了字。他指着“希望有个市集”的建议,对林嫂说:“这个可以办。在安居区和工坊区中间划块地,每周三、六开集,让城里的商贩过来摆摊,迁来的人买东西方便,也能把自家种的菜、编的筐拿出来卖,挣点零花钱。”

铁山也提着个篮子进来,里面装着学员们做的木勺、布片:“你看,预科班的效果出来了!这是李木匠做的木勺,比老工匠差不了多少;这是王二婆娘织的布,能当里子布用了。我看呐,再过半个月,就能给他们安排正式工种,工坊产能肯定能提上去。”

良性循环:人气聚,生机旺

一周后,买药的队伍回来了。驴车上不仅装着满满当当的药材,还有药农送来的种子——听说安居区缺药,药农主动提出“以药换粮”,以后每月送两次药,用粮食抵扣药钱。老陈看着新到的金疮药、风寒散,笑得合不拢嘴:“这下踏实了,再有人受伤生病,不用愁没药了。”

工坊的预培训也见了成效。李木匠通过考核,成了木工坊的正式工,第一天就做了十个木盆,管事给评了“甲等”,工钱比学徒时翻了一倍。他拿着钱买了块肉,给婆娘孩子改善伙食,院子里飘着肉香,引得邻居都来串门。

王二的婆娘也成了纺织坊的熟手,她织的布被张婶拿去染了色,做成了学堂的新课本封面,拿到工钱那天,她给两个孩子各买了支新毛笔,孩子高兴得整晚睡不着。

安居区的人越来越多,原本空着的宅基地上,陆续立起了二十多间新屋,有的糊着黄泥,有的盖着茅草,却都透着“家”的气息。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烟,饭菜香混着孩子们的笑声,在石板路上弥漫开来。

天宇站在土坡上,看着这片日渐热闹的土地,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技能培训让工坊有了稳定的人手,药品补充让医疗有了保障,收集反馈让政策越来越贴心——引流和保障正在形成良性循环,就像安居区的井水,越舀越旺。

“下个月,”天宇对身边的人说,“把铁匠坊建起来,再请个坐堂医师,让这儿的日子,更像样些。”

晚风拂过槐树叶,沙沙作响,像在应和他的话。远处的工坊区传来收工的哨声,学堂的读书声也渐渐歇了,只有安居区的灯火,一盏盏亮起来,连成一片温暖的光,照亮了那些曾经漂泊的人,正在扎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