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薪资核算员拿着账本过来,对赵大哥说:“赵哥,这是这个月的技能评级结果,按新章程,五级以上工匠每月多加两成工钱,还能优先选活儿干。”
赵大哥接过账本,在上面签了字:“把评级表贴出去,让所有人都看看!张三打磨的箭头精度够了,从四级升五级;李四铸的铁锅总带砂眼,从三级降二级,工钱跟着降,啥时候合格了再升回去。”
正说着,有工匠跑来说:“赵哥,西边的熔炉又坏了,王铁匠说他能修,但要加钱。”
赵大哥皱了皱眉:“让他修,按《紧急抢修条例》,修好后给他加半天工钱,但必须在天黑前修好,耽误了明天的活儿,加倍扣钱。”他转向众人,提高了音量,“都记好了,新章程里写得明明白白,多劳多得,偷懒耍滑的,谁也别想混日子!”
学堂:先生责任制下的新气象
学堂被分成了三个教室,门口分别挂着“启蒙班(6-8岁)”“进阶班(9-12岁)”“预备班(13-15岁)”的牌子。每个教室门口都贴着一张“家长联络簿”,上面写着先生的名字、授课内容,还有一行小字:“每周五下午可来校沟通学童情况”。
启蒙班的周先生正拿着图文并茂的识字卡教孩子们认“山”“水”,卡片上不仅有字,还有手绘的小山和小溪。“大家看,这就是‘山’,像不像咱们城外的那三座山?”周先生指着卡片,又指了指窗外,“谁能说说,咱们城外的山是什么颜色呀?”
“绿色!”孩子们齐声回答,小手举得高高的,比以前乱糟糟的课堂整齐多了。
进阶班的李先生拿着算筹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一本《先生责任簿》:“昨天让你们算的‘春耕分配问题’,谁来答?”他点了个举手的学童,“王二柱,你来说说,李家有五亩地,张家有三亩,两家合买了一头牛,该怎么分摊草料才公平?”
王二柱站起来,手里拿着算筹比划:“按地亩算!李家占五份,张家占三份,草料总共八份,李家拿八分之五,张家拿八分之三!”
小主,
“说得好!”李先生在《责任簿》上给王二柱画了个小红花,“记下来,这是你这个月得的第五朵花,月底换奖励。”
预备班的张先生正拿着工坊送来的图纸,给学童们讲解:“这是工坊新做的织布机图纸,你们看这个齿轮的比例,用到了咱们上周学的‘比例换算’,谁能算出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