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同时愣住。铁山第一个反应过来:“那工坊岂不是没了约束?万一有人假公济私……”
“所以要立规矩。”天宇从怀里掏出三份文书,“这是我草拟的《联动章程》,你们看看——”
“第一条:设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周三卯时,议会、工坊、学堂各派两人参会,当场对接需求。比如学堂下个月要多少课本,工坊提前预留纸浆;工坊要扩招工匠,学堂提前培养对应人才;民生缺什么,议会当场拍板优先级。”
周老先生眼睛亮了:“这就不用像以前那样,递十次申请石沉大海了?”
“第二条:紧急通道机制。像修桥、救灾这类事,学堂或民生口可直接向工坊发‘紧急调令’,但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补全议会审批手续,且每月报备紧急次数,超过三次要说明原因。”天宇指向铁山,“工坊的约束在事后核查,真有假公济私的,议会加倍追责,如何?”
铁山摸了摸下巴,烟袋锅在手里转了转:“倒也可行,就是得给工坊留个‘缓冲额度’——比如每月能自主调配三成产能应对紧急需求,不然天天被临时调货,产线真扛不住。”
“第三条:凭证互认。”天宇看向周老先生,“学堂的结业凭证,工坊必须认可;工坊的技能考核,学堂要纳入学分。孩子们在学堂学的算术、绘图,到了工坊直接能用,不用重复考试。”
周老先生抚掌:“这条好!上次有个学子算术考了头名,去工坊报到还要从‘一加一’考起,孩子当场就哭了,说‘先生教的都不算数’,多伤人心。”
林嫂却有顾虑:“说来说去,都是你们三方联动,那百姓的需求呢?总不能让他们天天盯着联席会议吧?”
“这就是第四条。”天宇补充道,“在各坊设‘民生信箱’,由林嫂这边汇总,每周一整理成《民生急报》,直接递到联席会议上。比如铁锅短缺这种事,你提前一周报上来,工坊就能调整配额,不用等百姓闹起来才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