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人选浮现

疲惫如同附骨之疽,日夜侵蚀着沈微婉的精力与身体。那炉险些烤焦的窝头,像一记响亮的警钟,重重敲在她几乎被劳累麻痹的心上。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硬撑的结果,可能是彻底的垮掉,以及好不容易挣来的这一切付诸东流。

“需要找个人搭把手”的念头一旦生出,便如同春日的野草,在她心间顽强地蔓延开来,再也无法忽视。

可是,找谁呢?

这并非易事。雇人,意味着要分出一部分本就计算到骨子里的利润。每一文钱都是她与安儿的口粮,是未来的种子,是抵御风险的根基,轻易动不得。再者,这人必须可靠、勤快,最重要的是,嘴巴要严,不能是那等偷奸耍滑、搬弄是非之徒。在这陌生的地方,她根基浅薄,识人不清,万一引狼入室,后果不堪设想。

她一边强打着精神应付生意,一边在脑海里飞快地过滤着可能的人选。集市上相熟的摊贩?不行,各有各的营生,且关系并未深厚到可以托付。破瓦村里的邻居?大多非亲非故,平日里点头之交,深浅难测。

心思烦乱间,目光无意扫过摊位上那几个针脚细密、填充扎实的粗布玩偶。这是李嫂家的孩子帮忙做的。看着那虽稚嫩却透着认真的针脚,一个身影清晰地浮现在她的脑海中——李嫂!

如同迷雾中亮起一盏灯,沈微婉的心猛地动了一下。

李嫂。同是破瓦村的寡妇。她们相识于那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救灾,在泥泞和危难中,曾互相搭过一把手。洪水退去后,各自挣扎求生,虽同住一村,但因着都疲于奔命,交集并不算多。

但有些印象,是刻在骨子里的。

沈微婉清晰地记得,李嫂的丈夫是在洪水里没的,留下她一个人拖着两个半大的孩子,一个八九岁,一个才六七岁,日子过得比她还不如。她自己好歹还有几分力气和这点手艺,李嫂一个妇道人家,带着两个正是能吃能喝的年纪的男孩,那艰难可想而知。她曾远远见过李嫂带着孩子在村外挖野菜,母子三人瘦得让人心酸。

她也记得,去年秋收时,她地里那点可怜的庄稼眼看就要烂在地里,她拖着残腿,拼了命也赶不及。是李嫂,一声不吭地带着她那两个半大的孩子过来帮忙。虽然力量有限,但那份雪中送炭的情谊,沈微婉一直记着。那时她就知道,李嫂是个老实人,话不多,只知道埋头干活,手脚也利落。

后来,她开始做布偶生意,试着分一点最简单的活计给李嫂的孩子做,也是存了份帮衬的心。李嫂每次来取材料送成品,总是千恩万谢,眼神里满是感激和小心翼翼,从未有过半分挑剔或贪心。

为人老实,勤快肯干,知根知底,同是苦命人,懂得生活的艰难,定然也会珍惜做工的机会。而且她就住在同村,来往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