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泥炉新生

安儿蹲在旁边,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母亲如同着魔般和弄着那团泥巴,小脸上满是好奇和懵懂。

泥和好了。接下来是塑形。

她没有图纸,全凭记忆里那个老头泥炉的模糊样子和本能。先团出一个厚实的、略凹的底座,确保能放稳。然后,用手指小心翼翼地、一圈圈往上垒加泥条,慢慢收出口径,形成炉膛。炉壁要厚薄均匀,既要保证结构结实,又不能太厚影响传热。留出通风口,掏空内部……

过程笨拙而缓慢。她的手是种地、做腌菜、缝补的手,不是泥瓦匠的手。塑出的泥炉歪歪扭扭,表面凹凸不平,沾满了她的指纹和草梗的痕迹,丑陋得像个被随手丢弃的土疙瘩。

但她极其耐心,不满意就推倒重来,用水抹平,用手指细细修正。灯光下,她的神情专注得可怕,仿佛在雕琢一件传世的艺术品。

终于,一个勉强能看出炉子形状的泥胚做好了,静静地立在冰冷的地面上,散发着湿土的腥气。

不能直接用。需要阴干,还需要烧制。否则一见火就得裂开。

她将泥炉放在屋内最通风又不易被碰到的角落,小心地呵护着,期待着。

等待泥炉阴干的日子里,她再次清点了瓦罐里所剩无几的铜钱。咬咬牙,又一次去了旧货市集。

这一次,她的目标明确——蒸笼。不需要好的,不需要大的,只要最便宜、能用的。

她在一个堆满废旧金属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几乎被压扁的、边缘锈蚀的薄铁皮蒸笼。只有一层,笼屉眼也有几个被堵死了,但整体结构还在。

“这个……多少文?”她嘶哑着问。

摊主瞥了一眼那破烂,懒洋洋道:“三十文,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