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点二:风险是看不见的“坏精灵”。 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风险小怪兽”,声称我们的“负能量探测仪”(伯纳德的黑雾)能提前发现它们,并用“童话故事”(荒诞逻辑叙事)把它们吓跑。
· 论点三:流动性是共享的蜡笔。 将全球资本流动比喻为一盒孩子共享的蜡笔,强调“分享”和“轮流使用”(实则暗示间歇性切断流动性)的重要性,避免某个“霸道的小朋友”(指某些资本大鳄)独占所有颜色。
· 论点四:算法是排列雪花片。 将高频交易算法描述为按照固定模式排列雪花片,而我们的“混沌美学”(∫符号的随机轨迹)能教会算法排列出“更美丽”(更不可预测)的图案,从而“提升市场艺术性”(增加不确定性)。
第三步,设计“互动教学方案”。 报告提议,定期举办“金橡树-混沌观测站金融积木工作坊”,邀请高管们用积木搭建自己的投资组合,然后由陆川团队扮演“市场风险老师”,用吹风机(模拟黑天鹅事件)或偷偷抽掉关键积木(模拟流动性枯竭)的方式,让高塔倒塌,从而“深刻理解风险”。
报告最后,还用磁力字母在白板上拼出一行歪歪扭扭的“总结陈词”:“一起玩,才能好好玩。不玩,就捣蛋。”(Play nice, or we make it not nice.)
这份图文并茂、充满了稚气画风和荒谬比喻的“可行性报告”,在24小时截止前,被郑重其事地提交到了清算部。
可以想象薇薇安看到这份报告时的表情。据说,当时她办公室的温度骤降了五度,那份打印出来的、甚至还能闻到蜡笔味的报告,在她手中被捏得变了形。她试图让系统AI分析报告的核心价值,AI反馈的结果是:“逻辑层级过低,无法解析。疑似幼儿认知水平输出。建议关联‘早期教育数据库’进行比对。”
这是一种极致的羞辱,用近乎幼稚的方式,嘲笑了她所秉持的精密、复杂、冰冷的金融逻辑。更让她窝火的是,这份报告在形式上完全符合“提交方案”的要求,她找不到明确的理由直接驳回,尤其是在“混沌观测站”身份特殊的情况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这份报告的内容,却像一颗看似无害、实则内核诡异的种子,被扔进了金橡树的信息流。一些底层员工偶然看到流传出来的片段,竟然觉得“有点道理”?某个交易员甚至偷偷用积木摆弄自己的仓位模型,发现确实比看枯燥的报告更直观地感受到了风险集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