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雾气,程楠站在科技学院主控室的窗前,盯着终端屏幕上那条刚刚恢复波动的曲线。
它回来了。
不是猛烈的冲击,而是像某种试探性的敲击,轻而有节奏。仿佛对面的存在正在倾听,等待回应。
“窗口期四十七分钟。”女娲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误差不超过五秒。”
程楠没说话,只是将笔记本轻轻翻开,封底夹层里藏着一张凌乱的手绘图——是他在未来某次穿越中,从凌霜那里看到的基地地下掩体结构示意图。那些交错的线条如今在他眼中,已经不只是防御工事,而是一张蓝图。
他转身走向控制台,手指在键盘上敲下几个指令。
“启动‘重构计划’。”
实验室的灯光一盏接一盏亮起,像是沉睡的城市被重新唤醒。
陈星揉了揉酸痛的眼睛,抬头看向程楠:“你确定现在动手?我们连模拟都没跑完。”
“现在不动手,等下一波来了就来不及了。”程楠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模块化部署的核心逻辑就是‘边打边修’,我们要做的,是让它能在被打碎之后还能拼回去。”
陈星沉默片刻,最终点头:“我来调接口协议。”
他们身后,一群研究员陆续进入状态,有人已经开始连接旧有系统与新模块之间的数据通道。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机油混合的味道,还有那种只有长期处于高压环境才会产生的焦躁感。
程楠走到实验区中央,看着眼前那台半旧的量子模拟器缓缓启动。它的外壳有些斑驳,但内部架构依旧稳定。他伸手按在金属表面,冰凉触感让他稍微清醒了些。
“女娲,同步更新模型。”
【动态缓冲机制】载入完成。
屏幕上的防御拓扑图开始重构,原本单一线性的结构逐渐分裂成多个节点,每个节点都能独立运作,也能互相支援。就像一张网,而不是一面墙。
“这……”一名年轻研究员睁大眼睛,“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防御体系。”
“当然不是。”程楠淡淡地说,“真正的防御,不该只是挡住攻击,而是要让攻击找不到落点。”
调试过程并不顺利。
第一个小时,接口协议出现延迟,导致新旧系统无法实时同步;
第二个小时,模拟测试触发了错误警报,整个系统差点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