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态:场强达到阈值,产生可观测的诡异现象。
三,诡异物品是诡异场的实体激发态,其存在本身就维持着局域的高场强区域。
四,无实体诡异现象对应纯粹的场激发,没有物质载体,但场强同样达到激发阈值。
写到这里,疲惫的姜启皱了皱眉头,喝了口水,然后继续写。
过去,研究者们一直困惑于为什么有些诡异有实体,有些没有。
这两类现象看起来完全不同,难以用统一的理论解释。
但在诡异场论的框架下,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实体诡异:诡异场在某个空间点激发到极高能级,场的能量凝聚形成物质实体。
这个实体本身就是场的激发产物,类似于希格斯场激发产生希格斯玻色子。实体的存在反过来维持着周围的高场强区域。
无实体诡异场同样被激发,但没有凝聚成实体形式,而是以纯粹的场分布存在。
它依然能够影响周围物质,依然能够与其他场耦合,只是缺少一个“锚点”。
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诡异场的激发态,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他继续写:
关于诡异能力的机制
诡异能力的本质,是诡异场与基础物理场,电磁场、强场、弱场、引力场、以及各种物质场,之间的耦合相互作用。
不同的诡异物品,对应着不同的耦合模式,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能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诡异能力如此多样化。
它们本质上是同一种场,与不同的基础场发生不同的相互作用。
姜启写到这里,忍不住露出笑容。
这个框架太优雅了。
接下来就是污染。
污染,是诡异研究中最基础也最神秘的现象之一。
为什么靠近诡异的物体会被污染?
在诡异场论中,污染的本质是:受到诡异场的影响,但场强尚未达到激发阈值。
可以理解为诡异场在该点的强度不足以产生宏观可观测的诡异能力。
但足以影响物质的微观量子态。
这种影响是累积性的、渐进的。
根据现在的污染度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污染速率应该与局域场强成正比。
距离诡异物品越近,场强越大,污染速率越快。
这与实际观测完全吻合。
写到这里,姜启停下来,揉了揉发酸的眼睛。
他看了一眼时间,已经是第四天的下午三点。
他已经连续工作了七十多个小时,中间只睡了不到五个小时。
但他不觉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