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心中一惊,虽对崔家已放松警惕,但谋反之事非同小可。
他立即暗中派人调查此事。
崔承翊得知消息后,心中暗叫不好。
他深知这是二皇子一党设下的圈套。为了应对危机,他一方面加紧与朝中中立大臣沟通,寻求支持;
另一方面,让崔承竣迅速整理南疆军队的相关文书,证明并无私自扩充兵力之举。
而朝堂之上,二皇子一党不断煽风点火,要求皇帝严惩崔家。
可是皇帝并没有查到真凭实据表明崔家造反。
崔承竣趁机主动交回兵符。
皇帝也不是蠢得一无是处。
虽然这是收回兵权的最好时机。
可是南疆此时正岌岌可危。
南岳国频频挑衅。
他知道,如果真的找借口治了崔家的罪,不仅会寒崔家的心,大臣们也会唇亡齿寒。
武将用命换来的军功,还没有享受就被治罪,以后谁还敢为朝廷卖力。
还有南岳国并没有死心,频频在挑衅。
这也是崔承翊对二皇子党不屑一顾的原因。
他心中有数。
皇帝不敢此时发难。
在战事上,大禹对豫亲王的依赖太过。
皇帝要打破这种局面。
一到有战事,皇帝就不知道该派谁去。
大禹朝不能只靠豫亲王一个人。
皇帝也不乐意看到这种局面。
所以,这一次,皇帝一定会让崔承竣带兵。
这一切都在崔承翊的掌控之中。
崔承翊这些年的布局终于见了成效。
崔家子弟辞了朝廷的差事之后,在外的名声仍然是纨绔子弟。
其实都被扔进军营锻炼了一段时日。
这一次出征,崔家就有好几个小辈出征了。
只是,有名有姓的就只有崔承竣一人。
崔家秉承着一贯的低调。
皇帝也没有察觉什么。
立功的机会,一个人抓住就够了。
崔承翊不需要太多崔家人在朝廷当差。
那会成为二皇子党的靶子。
这么多年,投靠崔家的人有大半个朝堂。
他们没有逼着皇帝立太子,是因为崔承翊觉得大皇子实在是太难立起来了。
大皇子还需要历练。
从未坐上太子之位,与立了太子之后被废,是天差地别的处境。
崔承翊在等一个对二皇子一击致命的机会。
只有扳倒了二皇子,大皇子的太子之位才能稳如泰山。
想到大皇子,崔承翊就摇头。
大皇子蠢而不自知。
总是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他如果老老实实当崔家为他筹谋。
皇位简直是十拿九稳的事。
可是,大皇子不会听他这个舅舅的。
除了出事后要找舅舅帮忙善后。
其余时日是不见人影的。
就是皇后也对他没有办法。
他们两母子,都是一脉相承的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