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冬夜,沈阳奥体中心的灯光渐次熄灭。杨旭独自坐在替补席上,将脸埋进还带着寒气的掌心。半个赛季的进球荒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他牢牢困住。
还不走?队务在通道口喊了一声。
他抬起头,勉强笑了笑:再坐会儿。
看台上突然亮起一束光。他眯起眼睛望去,发现是个举着手机照明的人影。那人小心翼翼地穿过空荡荡的看台,最后在广告牌前停下。
杨旭先生,清脆的女声在寂静的球场里格外清晰,我是辽宁电视台的王一婷。能...能给您做个专访吗?
1.
后来杨旭总是说,那束光不仅照亮了黑暗的看台,更照亮了他当时灰暗的人生。
其实王一婷已经等他两个小时了。原本安排的赛后采访因为他的情绪低落被俱乐部婉拒,但她固执地守在停车场,直到看见他独自返回球场。
为什么非要采访我?他看着她冻得通红的鼻尖,现在网上都在骂我。
因为我相信,她打开录音笔,低谷时的真相比巅峰时的光环更珍贵。
那天的采访持续到深夜。他们从足球聊到人生,从压力聊到梦想。离开时,她在采访本最后一页匆匆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
如果需要倾诉,我随时都在。
回俱乐部的路上,杨旭反复看着那行娟秀的字迹。这个在球场上从不畏惧对抗的中锋,第一次感受到了心动带来的慌乱。
2.
相爱的过程像东北的春天,来得缓慢却坚定。
王一婷总是能找到最恰当的方式给他支持。从不送昂贵的礼物,而是在他训练结束后递上一杯温热的梨汤;从不问他什么时候能进球,而是默默收集所有鼓励他的球迷留言。
有次客场失利,杨旭在电话里情绪低落:也许我真的不适合踢球了。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然后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
去年这个时候,她轻声说,你也是这样怀疑自己。但一周后,你上演了帽子戏法。
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因为那天是我第一次现场解说你的比赛。
后来他才知道,她有个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他每一场比赛的数据和状态。比俱乐部的技术统计更详细的,是她写在一旁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