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色微明,一份盖着刘忙校尉朱印的军令,便张贴在了营地内外及周边乡镇最显眼的墙壁上。
布告内容简单明了,字字如金:“即日起,全军推行‘旧物换新利’之策。凡我辖下军民,献废铁、旧农具、断兵器者,皆可按斤两兑换肉汤券、布匹,积量至多者,更可计入军功积分,凭此换取田亩、耕牛!”
军令一下,周仓便如一头不知疲倦的猛虎,率着一队嗓门洪亮的亲兵,奔走于各个村落之间。
他扯着嗓子,用最朴实的话语高呼:“乡亲们,都来瞧一瞧看一看!我家主公刘校尉有令,不抢你们一粒粮,不征你们一个丁!只要你们手里生锈的铁疙瘩,破锅烂铲,断了的锄头,都能换你一家老小三日的温饱热汤!刘校尉仁义,说到做到!”
然而,连年的战乱和官府的苛政早已让百姓们成了惊弓之鸟。
他们躲在门缝后,墙角边,用怀疑、麻木的眼神打量着这些精神抖擞的士兵。
白给的好处?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
第一天下来,周仓喊得口干舌燥,队伍收上来的,不过是些零零碎碎的铁钉铁片,总共加起来才十余斤,连塞牙缝都不够。
与此同时,在营地后方的山坳里,一座不起眼的“熔铁坊”已经悄然拔地而起。
老陶头,这位从黄巾军中被俘来的老工匠,此刻正赤着上身,满脸的汗水与烟灰混杂在一起,眼中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亮。
他指挥着几个新兵,按照刘忙给的《工匠手册》和那张匪夷所思的【初级冶金知识卡】上的图样,搭建起了一座简陋却高效的土高炉。
“主公,您给的这个‘焦炭法’,当真是神仙手段!”老陶头抹了一把汗,对前来视察的刘忙笑道,露出一口黄牙,“以前咱们只知用木炭,火候不稳,烟又大。如今用这煤块闷烧成焦炭,火力竟比上好的木炭猛了足足三倍!省时又省力!”
第一炉铁水开炉的那一夜,整个熔铁坊灯火通明。
所有参与的工匠和士兵都围在高炉边,脸上映着通红的火光,神情紧张而期待。
刘忙没有多言,亲自接过老陶头递来的长柄铁锤,深吸一口气,对准了那泥封的模具,猛地砸下!
“开!”
一声闷响,滚烫的铁水顺着预留的浇口奔涌而出,发出“滋滋”的声响,白色的蒸汽瞬间弥漫开来。
待铁水冷却凝固,众人迫不及待地敲开模范,一根通体黝黑、笔直标准的长箭杆静静地躺在那里,表面光滑,毫无瑕疵。
“成了!成了!”老陶头激动得老泪纵横,捧着那根箭杆如同捧着稀世珍宝。
“大哥!这玩意儿可比咱们以前捡的那些破烂货强多了!”张飞闻讯赶来,他那洪钟般的大嗓门在山坳里回荡。
他二话不说,将一柄从西凉军那里缴获来的弯刀“哐当”一声扔进炉口,火焰瞬间蹿高一截。
“这回咱们不是捡破烂,是‘点铁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