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越反复练习了十几次,渐渐找到了发力的节奏。他蹬脚、收腰、送臂,木杖向前刺出的速度越来越快,风声也越来越响,刺出后还能迅速回收,摆出 “横杖守” 的姿势。柯镇恶听着木杖的风声,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进步很快!这套杖法的关键在于‘快’和‘准’—— 格挡要快,才能挡住敌人的突然袭击;反击要准,才能击中敌人的要害,比如手腕、膝盖这些关节处,既能制敌,又不会伤人性命。你还要多练习,让动作形成肌肉记忆,这样实战时才不会慌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韩小莹走上前来,她将长剑握在手中,剑鞘上的白梅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她对着林越说道:“小兄弟,我传你‘越女剑’的进阶招式。这套剑法源自古代的越女,传说是当年西施的侍女所创,讲究‘轻灵迅捷’,剑招变化多端 —— 既能远距离刺敌,又能在近战中灵活穿梭,很适合与你的剑法互补。你之前练的墨子剑法偏刚劲,讲究以力破敌;越女剑则偏柔韧,讲究以巧取胜,两者结合,能让你的剑招更全面,应对不同敌人时也更灵活。”
韩小莹说着,拔剑出鞘,“唰” 的一声,长剑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青光。她双脚轻轻点地,身体腾空而起,像一只轻盈的燕子,在院子中灵活穿梭 —— 这是越女剑的 “飞燕步”,脚步轻盈,落地时几乎听不到声音,裙摆随风飘动,宛如飞燕展翅。时而将长剑向前刺出,剑尖直指前方,身体在空中保持平衡,正是 “飞燕刺”,剑招轻盈却带着凌厉的气感,刺出的位置精准指向 “假想敌” 的胸口;时而将长剑横扫,身体旋转半圈,剑招迅疾如风,留下一道道残影,“迎风扫” 能覆盖周围三尺的范围,可同时应对多个敌人;时而将长剑向上挑起,剑尖朝上,避开 “敌人” 的攻击,同时反击对方的手腕,“腾云挑” 的动作优雅却暗藏杀机,能瞬间挑落敌人手中的武器。每一个动作都轻灵迅捷,仿佛不受重力的束缚,看得林越眼花缭乱。
“越女剑的核心在于‘身法’和‘剑速’,” 韩小莹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声音随着动作起伏,清晰地传入林越耳中,“你在施展剑招时,要配合‘飞燕步’的移动,让身体像风一样灵活,这样才能避开敌人的攻击,同时寻找反击的机会;另外,剑速要快,快到让敌人看不清你的剑招轨迹,这样才能出其不意。你看我刚才的‘迎风扫’,剑招快到留下残影,敌人就不知道该挡哪里,只能被动防御。”
林越接过韩小莹递来的长剑 —— 这是一柄普通的铁剑,剑身轻薄,重量只有青铜剑的一半,很适合快剑。他按照韩小莹的动作,双脚点地,试着腾空而起。起初,他的 “飞燕步” 还有些笨拙,腾空的高度只有一尺多,落地时脚步不稳,踉跄了一下,差点撞到旁边的桂花树。韩小莹在一旁耐心指导:“双脚点地时要用力均匀,不要只靠一只脚发力,不然会失去平衡;腾空后,要调整身体的重心,让腹部微微内收,肩膀放松,像一片叶子一样轻盈;落地时膝盖要微微弯曲,缓冲冲击力,就像猫落地一样,无声无息。”
林越按照韩小莹的指点,反复练习 “飞燕步”—— 先从简单的跳跃开始,逐渐增加腾空高度和移动距离。练了约莫半个时辰,他终于能轻盈地在院子中穿梭,落地时几乎没有声音,裙摆也只是轻轻晃动。随后,他结合剑招练习 “飞燕刺”—— 双脚点地腾空,同时长剑向前刺出,身体在空中保持平衡,落地时顺势收剑,动作连贯流畅。起初,他的剑招与身法有些脱节,腾空时剑刺慢了半拍;后来,他调整了节奏,在双脚离地的瞬间同时出剑,终于做到了 “人剑合一”,剑招变得又轻又快,剑尖还能带着淡淡的气感。
江南七怪中的其他人也没闲着,在一旁轮流指点林越 —— 朱聪走到林越身边,用扇尖轻轻点了点他的肩膀:“小兄弟,你练剑时只盯着招式,却没注意观察‘敌人’的动作。你看,我要是想从左边攻你,肩膀会先向左沉;想从右边攻你,手肘会先向右抬。你只要盯着这些细节,就能提前反应,比单纯练剑招管用多了。” 说着,他还故意做了几个假动作,让林越练习预判。
韩宝驹则握着马鞭,演示如何在战斗中保持平衡:“无论怎么移动,重心都要在两脚之间,就像骑马时要坐稳马鞍一样。你试试单脚站立,另一只脚轻轻抬起,感受重心的位置,这样实战时就算被敌人推一下,也不容易倒。” 林越按照他的指点练习单脚站立,起初只能坚持几秒钟,练了一会儿后,能稳定站立半盏茶的功夫。
南希仁依旧沉默寡言,却走到林越身边,拉起他的手臂,用手指按压他手腕的 “内关穴”,又按压膝盖的 “足三里穴”,动作轻柔却精准。“受伤时,按这里,止血快。” 他只说了一句话,却清晰地告诉林越穴位的位置和作用,还特意在林越的手臂上轻轻掐了一下,让他感受按压穴位的力度。
林越学得格外认真,将每一位前辈的指点都记在心里,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不知不觉,月亮已升至半空,银色的月光洒在青石板上,将院子照得如同白昼。林越停下动作,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滴落在青石板上,瞬间蒸发。他对着江南七怪再次拱手行礼,语气真诚:“多谢七位前辈的指点!晚辈今日不仅学会了‘伏魔杖法’和‘越女剑’的招式,还明白了许多之前不懂的武学道理 —— 比如杖法的攻防配合要‘快准稳’,剑法的轻灵需靠身法与剑速同频,更懂了实战中‘观察预判’比硬拼更重要。这份恩情,晚辈记在心里了。”
小主,
柯镇恶笑着摆摆手,铁杖在地上轻轻一顿:“小兄弟不用客气,江湖人讲究‘以武会友’,能看到你这般有天赋又肯钻研的年轻人,我们也高兴。你记住,武学之道没有捷径,既要练招式,更要悟道理,往后多在实战中打磨,定能有大长进。”
就在这时,林越眼前浮现出一道淡蓝色提示,清晰记录着今日的武学收获,与他的实践感悟完美呼应:
【偶遇江南七怪,习得新武学,核心收获与武学体系优化如下:
新习得武学:
伏魔杖法(入门 15.6%):熟练掌握 “横杖守”“直杖刺”“扫杖击” 基础三式,理解 “攻防一体” 核心逻辑。木杖格挡刀斧攻击成功率 75%,1.2 米内中近距离反击命中率 60%,填补近距离防御短板,与墨子剑法形成 “远剑近杖” 互补;
越女剑(熟练 22.3%):掌握 “飞燕刺”“迎风扫”“腾云挑” 进阶三式及配套 “飞燕步”。身法移动速度提升 20%,剑招出招间隔缩短 0.05 秒,闪避率提升 18%,与 “墨氏快剑” 形成 “刚劲爆发 + 轻灵穿梭” 的双快剑组合,应对不同敌人可灵活切换;
武学体系优化(实战落地):
招式覆盖:现有武学涵盖 “剑(墨子剑法、越女剑、墨氏快剑)”“掌(降龙十八掌基础)”“杖(伏魔杖法)” 三类,攻击范围覆盖近距离(0.5-1.2 米)、中距离(1.2-3 米),可根据敌人类型适配 —— 近身刀客用伏魔杖法格挡,远程弓箭手用越女剑身法闪避,中距离剑客用墨子剑法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