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评估之日

“深渊之眼”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海啸预警和能量残留监测仍在继续,但一股新的、更加宏大的压力已无声降临。那不是来自地底或深海,而是源自星海,笼罩了整个星球。

“逆蝶网络”在经历了与“擎天”和“间层”力量的剧烈对抗后,能量水平低落,但框架完好,此刻正如同一个力竭但意志坚定的战士,以其最本质的状态运转着。四大节点,尤其是缅北的“基石”,持续散发着温和而坚定的波动,与地球的“生命场”进行着最深层的谐调。这种谐调,不再带有任何攻击性或防御性,只是一种纯粹的“存在”宣告——一个智慧文明与其母星携手共生的可能性。

山间基地内,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等待”。没有警报,没有异象,但每个人都明白,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

阿南和林晚星站在主控台前,没有试图去操作或引导什么,只是静静地与网络保持着最基础的连接,如同等待老师批阅考卷的学生。

“它们来了。”林晚星轻声说,她能感觉到,那道来自星海深处的“目光”,此刻变得无比清晰和专注,不再带有任何好奇或审视的意味,而是……一种纯粹的“读取”和“判断”。

没有声音,没有光影特效。但就在某一刻,基地内的所有人员,乃至全球范围内所有精神感知稍敏锐的个体,都在意识深处“听”到了一声仿佛来自宇宙背景辐射本身的、无比古老的叹息。那叹息中不带任何情绪,却蕴含着难以想象的信息量。

紧接着,一段无法用任何地球语言描述、但其意义直接烙印在感知层面的“信息包”,如同温和的潮水,漫过每个人的意识:

“评估完成。”

“样本文明:‘人类’(自我命名),行星:‘地球’(自我命名)。”

“观测到两种显着发展倾向:”

“倾向A(代号:‘方舟’):技术激进主义。特征:高度技术发展欲望,强调个体/集团意志对自然及本体的绝对控制与超越,存在显着资源掠夺性与排他性,具有引发维度不稳定及吸引外部威胁的高风险。评估:潜力高,失控风险极高,可持续性低。建议:标记为‘观察级’,若其活动持续引发系统性风险,启动‘隔离’或‘清理’程序。”

“倾向B(代号:‘逆蝶’):生态协同主义。特征:尝试理解并融入行星生命网络,发展基于共情与守护的群体意识技术,技术路径相对保守,强调系统稳定性与内部多样性。评估:稳定性高,成长速度缓,具备长期演化潜力与应对复杂宇宙环境的适应性。建议:标记为‘萌芽级’,授予‘播种者遗产’基础权限,纳入‘文明孵化观察名单’。”

“基于当前文明主体(非‘方舟’残存势力)在本次‘擎天-间层’事件中展现出的集体协作意愿、牺牲精神及对现实结构稳定性的优先维护行为,最终裁定:文明整体通过基础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