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没有文件,只有一块嵌着蜂蜡薄片的旧木板,像是某种老式声学扩音装置的残件。
陆九小心翼翼地取出木板,只见蜡片上刻满了细微到肉眼难辨的凹槽,纹路交错,绝非自然形成。
他取出一个便携式酒精灯,以微火将蜡片烤得微软,随即从发间抽出一根坚韧的发丝,绷直了,轻轻拨过那些凹槽。
随着发丝的震动,一段断续、嘶哑的人声被还原出来,在寂静的教室里幽幽响起:“……影桥照我回家门……归名即安心……”
那声音的音色、口音,竟与白桃的祖父,那位备受敬仰的药王宗前代宗主,有着七分相似!
陆九的心猛地一沉。
他瞬间明白,敌人不仅伪造了《药王遗训》的文本,更伪造了最具有权威性的“声音”——他们要让药王宗的后人,在祖师的声音蛊惑下,接受被篡改的道统。
当晚,药王堂的气氛凝重。
白桃召集了几位最资深的老医师,为那三名被“影桥计划”初步影响的孩童会诊。
孩子们神情呆滞,虽无大病,却都表现出夜里惊醒、白日少梦、且对特定音调反应迟钝的症状。
“这是‘音邪入肝’,心神失守之兆。”白桃做出诊断。
她不再迟疑,取出九枚银针,施以家传的“醒神十三针”。
她手法快而稳,精准地刺入孩童头颈部的“听宫”、“翳风”、“脑空”等关键穴位,以金针渡气,强行切断那股外来声波与经络的共鸣。
片刻后,她又让孩子们服下以远志、石菖蒲熬制的浓烈汤药。
药力催动下,三个孩子剧烈呕吐,吐出的皆是混杂着异味的黏稠痰液。
白桃取三份痰液样本,分别滴在一张昨夜缴获的、刻有微型电路的银箔上,而后将银箔置于晨曦微光下。
奇迹发生了,银箔上的电路纹路仿佛成了显影剂,痰液覆盖之处,竟缓缓浮现出极细密的八卦排列图案。
图案中心,一个清晰的光点,赫然指向“兑卦”的方位。
白桃瞬间顿悟。
兑为泽,在八卦中对应口、舌、言说与音乐。
敌人正是利用书籍的声波共振结构作为“体”,以童谣作为“用”,在听觉层面植入定向的卦象影响,目标是兵不血刃地重塑整个金陵下一代的认知根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一边,周砚奉命追查《安神谣》的源头。
他一头扎进民国初年教育部留下的故纸堆,终于在一本残破的《童蒙乐谱》的夹页中,发现了一行手写的批注:“此调可改,宜纳‘桥光’二字,以慰童心。”署名是“陈省言”。
周砚立刻调阅档案,查出此人曾是十年前失踪的国音委员会顾问,一位精通声律的奇才。
在陈省言的档案袋最底层,周砚摸到一件硬物——一只被砸扁的铜铃残壳,内壁用钢针刻着四个小字:“丙八协律”。
“丙八!”周砚瞳孔一缩。
他立刻将铃壳送交陆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