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复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文臣队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北伐成败,半系于后勤。程昱。”
“臣在!”
户部尚书程昱应声出列。
“朕命你总筹北伐一应后勤粮秣、军械转运、民夫调度,各州郡官吏,见你如见朕,若有延误推诿,你可先斩后奏!”
刘复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告诉朕,可能办到?”
程昱深吸一口气,花白的胡须微颤,眼中却是一片坚毅之色。
他知道这是何等沉重的担子,但更知此战关乎国运。
他重重躬身:
“陛下放心!北伐初期后勤中心暂定邺城,
臣即日便移驻邺城,督运粮草。
臣在,粮道必通!
臣纵肝脑涂地,亦不使我前线将士有一日断炊!”
“好!”
刘复赞了一声,
“所需钱粮几何?”
程昱显然早有腹案,立刻答道:
“首批需调集粮草八十万石,豆料三十万石,草料无数。
征调民夫二十万,大车三万乘,骡马五万头。
后续根据战况,仍需持续补充。国库充盈,足以支撑!
然需立刻下令,命江南、淮南、河南诸道粮船即刻北调,河北诸郡即刻征发民夫!”
“准!”
刘复大手一挥,
“所需一切,尽数拨付!朕只要结果!”
战略方略与后勤总筹已定,接下来便是更为具体的人事任命与各方协调。
兵部尚书出列,详细禀报各路大军兵力配置、武器装备调配情况,重点强调了新式马具、环首刀、改进弩机、以及为骑兵配备的轻型手弩的优先供给。
工部尚书则奏报军工生产情况,保证箭矢、甲胄、攻城器械的持续供应,并承诺随军工匠营的规模和技术支持。
御史大夫则强调军纪,请求派遣监军御史随各行营,记录功过,严惩违纪,尤其是对待归顺部落与俘虏的政策,需明确诏告全军,不得滥杀,以利分化招抚。
朝堂之上,效率极高。
一项项决策被迅速做出,一道道命令被拟成诏书,用印下发。
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在刘复的意志下,开始高速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