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知音难觅 心防渐蚀

“姑娘,张先生也是为了您的安全着想。这世道,人心隔肚皮啊。”

“我知道他是为我好。”婉容叹了口气,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执拗,“可我并非不识好歹之人,自有分寸。”

几天后,陈明远派人送来了一本精心包装的、宋版《陶渊明集》影印本,并附上一张洒金笺,上面用俊秀的行楷写着:

“尝闻郭女士素爱陶潜风骨,偶得此本,不敢专美,奉与知己共赏。若蒙不弃,明日下午三时,于‘清韵’茶楼静候,品茗论诗,当为人生快事。”

捧着那本散发着墨香的古籍,看着那熨帖的字句,婉容的心剧烈地动摇起来。

拒绝吗?于情于理都显得不近人情。接受吗?又违背了张宗兴的叮嘱。

内心的渴望与理智的警告激烈交战。最终,那份对精神交流的渴望,以及对被当作“正常”女性而非“特殊保护对象”的期盼,暂时占据了上风。

“婆婆,”她下定决心,对忧心忡忡的婆子说,“明日你陪我一同去‘清韵’茶楼,我们只待半个时辰。光天化日,又是公共场合,不会有事的。”

次日,“清韵”茶楼雅间。

陈明远早已等候在此,衣着素雅,举止从容。

见到婉容在婆子的陪伴下到来,他眼中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一丝惊喜和尊重,没有丝毫逾矩。茶是上好的龙井,点心精致,话题依旧围绕着诗词歌赋、古今轶事展开。

他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且极其善于引导话题,让婉容不知不觉间便打开了话匣子,甚至偶尔会流露出一些对时局、对自身处境的淡淡感慨。

陈明远总是能精准地接住她的话头,给予理解和宽慰,言语间充满了“若得太平盛世,当与女士纵情山水,诗酒年华”的美好憧憬。

这种精神上的同频与慰藉,是婉容在张宗兴那里很少能体验到的。张宗兴的世界充满了刀光剑影和家国大义,能给她的温情时刻珍贵而短暂。

而陈明远,仿佛专门为她构建了一个远离硝烟、只谈风月的桃花源。

半个时辰很快过去,婉容依言告辞。陈明远并未挽留,只是彬彬有礼地送她到茶楼门口,并赠上一小盒据说是南洋带来的、香气清雅的兰花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