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以我的名义,嘉奖汉卿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张学良的专列在晨曦微露时驶离了上海站,如同来时一样隐秘。

月台上,张宗兴(钟先生)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渐亮的天光中,但他的心却并未感到轻松。少帅虽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心稳坐北平,静观其变,可南京那潭浑水,一旦搅动,又岂是那么容易平息?涟漪终将扩散至全国。

数日后,南京,黄埔路官邸。

蒋介石的脸色阴沉。他刚刚收到张学良从北平发来的通电。

电文措辞恳切,大谈“维护党国统一”、“避免内部阋墙”、“一切以党国大局为重”,并表示东北军“谨守防区,严防外侮”,呼吁各方“通过党内协商解决分歧”。

通篇下来,看似拥护中央,实则未对胡汉民作任何指责,更未承诺一兵一卒的军事支持。

“滑头!十足的滑头!”蒋介石将电文重重拍在桌上,声音冰冷,

“他张学良是打定主意作壁上观,要看我和胡汉民的好戏了!”

一旁的陈布雷推了推眼镜,小心翼翼道:

“校长,汉卿此举,虽未明确支持,但也未倒向胡汉民一方。眼下稳住他,不让他被胡汉民拉过去,已是上策。至少,华北暂无后顾之忧。”

“后顾之忧?”蒋介石冷哼一声,

“他现在是坐山观虎斗,等着我们两败俱伤!”

“还有那些从日本回来的学生,一个个眼高于顶,张口闭口‘武士道’、‘彻底清党’,胡汉民把他们当枪使,殊不知是引狼入室!”

他烦躁地踱步。胡汉民以“扞卫约法”、“反对军事独裁”为名,联合党内粤籍元老及部分西山会议派残余,在立法院和监察院频频发难,指责他“以军干政”、“破坏训政”。

更麻烦的是,那些留日归来的少壮派军官,如潘佑强、滕杰等人,思想激进,主张效仿日本,建立绝对权威的军政府,对蒋介石的“温和”与“权术”颇多不满,这股力量被胡汉民利用,形成了党内一股不容小觑的“极右”压力。

“给北平发电,”蒋介石停下脚步,命令道,

“以我的名义,嘉奖汉卿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同时,提醒他注意日本关东军动向,华北防务,至关重要,切不可懈怠。”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另外,让我们的人,盯紧胡汉民和那些‘士官系’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他们与北方,与广州,乃至与日本方面的任何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