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暗室微光。
拜访鲁迅先生归来,张宗兴心中激荡难平。
那位瘦弱文人话语中蕴含的力量,远超千军万马。他更加坚定了在上海坚持下去的决心,不仅要进行武力抵抗,更要重视思想的传播。
安全屋内,气氛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婉容在与林徽因那次短暂却深刻的交谈后,似乎打开了某种心结。
她不再仅仅满足于整理情报和照顾起居,开始尝试用笔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录在东北的所见所闻,记录对这场战争的思考。
她的文字细腻而真挚,带着从旧时代挣脱出来的痛楚与对新生的渴望。
苏婉清惊喜地发现姐姐的才华,鼓励她将这些文字通过杜月笙的渠道,匿名发表在进步刊物上。
“姐姐,你的经历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控诉和呐喊。”苏婉清握着婉容的手说。
张宗兴偶然读到婉容写的一篇短文,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平静叙述下暗涌的悲愤与不屈。
他深深看了婉容一眼,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欣赏与认同。
这个曾经需要他全力保护的柔弱女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长为一名坚韧的战士。他们之间,除了那朦胧的情愫,更多了一份志同道合的默契。
……
与此同时,华北的局势也是山雨欲来。
在《塘沽协定》的短暂“平静”下,暗流愈发汹涌。
北平,顺承王府。
张学良的内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煎熬与挣扎。
来自南京的“剿共”命令一道急过一道,而日军在“非武装区”内肆无忌惮的挑衅和增兵,更是让他如坐针毡。
东北军内部,“打回老家去”的呼声从未停止,下层官兵对南京政府的妥协政策极度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