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涟漪四方

上海北站的爆炸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全国范围内激起层层涟漪。

各股势力在这声巨响中重新审视着自己的立场和选择。

南京,军政部会议室

何应钦将电报轻轻放在红木桌上,与会的高级将领们传阅后,神色各异。电文简要汇报了北站事件,称“民间自发抵抗行动重创日军视察团”。

“自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将军冷笑,“杜月笙、张宗兴这些人,什么时候成了自发民众?”

何应钦环视全场:“重要的是结果。日军视察团伤亡惨重,东京方面震怒。这对我们接下来的谈判是个筹码。”

“谈判?”年轻些的将领拍案而起,“我们还打算和日本人谈?”

“打仗要钱,要枪,要人命。”何应钦平静地说,“你们谁愿意带兵去上海支援?”

会议室陷入沉默。最终,一个方案被确定: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本抗议,另一方面秘密加大对上海抵抗组织的支持。

北平,顺承王府

张学良接到密电时,正在练习书法。当他读到“张宗兴重伤,雷彪殉国”时,毛笔“啪”地折断,墨汁溅满了刚刚写好的“还我河山”四个字。

“备车。”他声音沙哑,“去西山军营。”

在西山脚下的一处秘密基地,东北军精锐正在进行特殊训练。张学良视察时,一名年轻士兵在格斗训练中被击倒多次,仍顽强爬起。

“为什么这么拼命?”张学良问他。

士兵立正回答:“报告少帅,我家在沈阳,想打回去。”

张学良拍拍他的肩膀,对教官说:“这批人,我要亲自带队。”

回到王府,他召见心腹将领:“抽调两个团的精锐,化整为零南下。不要带重型武器,主要进行城市战和游击战训练。”

“少帅,这需要南京方面...”

“那就不要让他们知道。”张学良眼神坚定,“上海流的血,不能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