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与传承基金会”那看似温和、实则严厉的“提醒”,像一片不祥的阴云,迅速笼罩了吉萨高原上的探索。艾哈迈德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合作机构的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原本就有限的测量许可变得更加缩手缩脚,夜间行动的风险陡增。
然而,“胡夫王密室”那稳定却微弱的共振谐波信号,如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虽然缥缈,却真实地指引着一个可能存在的、惊天动地的发现。它强烈地暗示,胡夫金字塔并非单纯的陵墓,其内部可能隐藏着一个与昆仑“绿玉壁”、玛雅库库尔坎金字塔功能类似,但具体作用可能不同的“节点”。
被动监听的数据还在不断积累,但进一步的行动已受限制。三角团队不得不将更多精力转向对已有数据的深度整合与理论推演。他们将临时基地的客厅变成了一个更加庞大的“作战室”,墙壁上贴满了来自巴比伦、昆仑、玛雅以及现在埃及吉萨高原的数据图表、神话符号对比图、以及那张巨大的、标注了所有目标点的世界地图。
顾渊站在地图前,目光如同逡巡的鹰隼,在那些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坐标点之间来回移动。他的手指无意识地虚划着,连接着巴比伦、昆仑山、奇琴伊察、吉萨高原……这些点散落在全球,看似毫无规律。
但真的是这样吗?
他回想起昆仑“回响”信号中,那个描述“空间结构”的章节。那段编码经过牧羊人歌谣启发解析后,呈现出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涉及高维几何和拓扑连接的数学模型。当时他们无法完全理解,只将其视为一种抽象的理论阐述。
但现在,当顾渊将这段数学模型,与全球这些关键神话-物理遗址的地理坐标进行某种形式的“映射”和“拟合”时,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规律,开始隐约浮现!
这些遗址的位置,似乎并非随机分布。它们彼此之间的球面距离、与特定地质断裂带或能量异常区的关系,甚至其自身结构的几何参数(如金字塔底边角度、昆仑山特定峰峦的走向等),都与那“空间结构”数学模型中的某些关键参数,存在着超出统计偶然的、精妙的对应关系!
尤其是,当顾渊引入玛雅“长纪年历”中的某些超级周期作为“时间变量”,代入这个由地理坐标和物理结构构成的“空间网络”模型时,模型显示,在特定的、极其漫长的时空节点上,这些分散的“节点”之间,可能会产生某种……共振耦合,形成一个临时性的、跨越遥远距离的连接!
一个古老而大胆的词汇,猛地撞入了顾渊的脑海——星门(Stargate)!
在许多远古神话和现代科幻作品中,都存在着能够瞬间连接宇宙两地的神秘门户的传说。
顾渊猛地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的、极度兴奋与震撼的光芒,看向正在埋头工作的南曦和王大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