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最初的假设

这个假设让南曦脊背发凉。如果成立,那就意味着他们发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未知的宇宙现象,更可能是一种潜藏在宇宙背景中的、能够直接编程物质和生命的……“底层代码”或“宇宙级API(应用程序接口)”的碎片!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不同文明的神话中,会反复出现‘神创造生命’、‘神赐予力量’、‘神降下瘟疫’的意象。”顾渊继续推论,语气凝重,“或许,并非古人虚构了‘神’,而是他们模糊地感知或记录下了这种‘宇宙信息包’偶然干预现实世界时所造成的、超越他们理解的现象。他们将这种无法理解的、强大的‘编程能力’,人格化为了‘神’的行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么,信号的源头呢?”南曦追问,感觉自己的想象力正在被推向极限,“是谁,或者是什么,‘编写’了这些信息包?是某种宇宙尺度下的自然规律?还是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早已存在的‘文明’遗留的痕迹?”

顾渊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基于现有证据,我们无法,也不应该妄下结论。源头问题,是终极问题。我们当前的工作假设,应该聚焦于现象本身和其作用机制。或许,当我们将这种‘信息包’的编码规则破译得足够多时,源头的线索自然会浮现。”

他转向白板,开始勾勒一个初步的模型框架:

【神话频率工作假设 (v0.1)】

1. 核心定义: “神话频率”是一种具有特定复杂结构的、非随机的宇宙信息模式。它可能是一种基础性的“时空印记”或“信息场”的涨落。

2. 信息属性: 该模式采用高度压缩和隐喻性的编码方式,其“语法”可能基于分形几何、素数序列或某种未知的拓扑不变量。它能够存储和传递关于物理过程(尤其是高能事件)乃至生命进程调控的“指令性信息”。

3. 交互机制:

· 探测: 可通过特定方式(如射电天文观测、场扰动传感)间接探测。

· 共振: 当与具有相似“结构签名”的物理系统(如特定几何的古代遗迹、某些生物大分子、或人工设计的谐振器如Mark-I)耦合时,会发生共振,使其效应显化。

· 效应: 共振可导致局部能量重排、时空度规微扰,或在极端情况下,干涉微观量子过程,进而影响宏观物质状态(如生命进程加速/扭曲)。

4. 神话关联: 远古人类可能通过直觉、梦境或直接经历(在信号强度远高于现代的条件下),被动记录了这种信息模式干预现实所产生的效应,并将其编码为神话叙事。不同文明的神话,是对同一套“宇宙物理语言”的不同文化翻译和扭曲记录。

5. 潜在源头 (待验证): 未知。可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