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会议之后,韩志军不再像刚来时那样咄咄逼人,风风火火地强推他的“新政”。
他接受了林杰的建议,两人牵头的工作专班很快就组建起来,开始就绩效考核和智慧医院方案进行具体磋商。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
专班第一次开会,讨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韩志军带来的团队,依旧坚持要将CMI值、费用消耗指数等“国考”核心指标作为重点,权重设得很高。
林杰这边的人则据理力争,拿着林杰之前梳理的数据,反复强调基层医院数据基础差、承受能力有限的现实。
“韩主任,不是我们不想用先进指标,是下面的医院真的跟不上啊!”医政处长老刘苦口婆心,“强行推进,只会逼着他们造假,或者干脆躺平。”
韩志军带来的一个年轻干部不服气:“部里现在就看这些指标,我们不跟上,年底‘国考’排名掉了,谁负责?”
双方争执不下,会议一时陷入僵局。
林杰一直没怎么说话,听着双方争论。
等声音稍歇,他敲了敲桌子,看向韩志军:“韩主任,你看这样行不行?指标框架还是按部里的精神来,体现导向。但在权重设计和推进步骤上,我们搞个‘双轨制’。”
“双轨制?”韩志军挑眉。
“对。”林杰拿出笔,在白板上画起来,“对于省人民、医大附一这些头部医院,我们可以适当提高CMI等指标的权重,逼他们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这叫引领。对于大多数市县级医院,我们降低这些指标的权重,甚至第一阶段只作为监测指标,不纳入硬性考核,重点还是考核他们基本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这叫保基本。同时,我们加大数据质量培训和信息化支撑的力度,帮他们逐步提升能力,最终实现并轨。”
他这个思路,既照顾了韩志军要“对标部委”的面子,又考虑了基层的实际困难,找到了一个现实的平衡点。
韩志军盯着白板看了半晌,没立刻表态。他带来的那个年轻干部还想说什么,被韩志军用眼神制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