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评审会的刁难

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第三会议室,气氛庄重而压抑。

全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的评审会议正在这里举行。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十几位来自全省各大医院、医学院的顶尖专家,他们是决定全省医务人员能否晋升正高职称的“判官”。

林杰坐在靠墙的列席座位上,面前放着厚厚一摞申报材料。他穿着熨烫平整的深色西装,白衬衫扣到最上面一颗,没打领带,显得既正式又不失沉稳。

破格晋升主任医师的报告,在周海峰的强力推动下,最终还是上报到了卫生厅,并进入了高评委会的评审环节。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胜利,也意味着他正式进入了某些人的靶心。

评审会由高评委会主任、省医大附一院的老院长,德高望重的肝胆外科专家吴保国教授主持。他环视一周,声音洪亮:“各位专家,现在我们开始审议省人民医院破格推荐林杰同志晋升主任医师的申请。请林杰同志先做个人陈述。”

林杰站起身,走到会议室前方的小讲台后。他没有用花哨的PPT,只是将材料中的核心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清晰、有条理地进行了阐述。重点突出了在医疗质量管理上的创新实践,尤其是手术视频回溯点评制度的设计和推行,以及在危急重症抢救,如植物人唤醒、重症胰腺炎手术中的关键作用和取得的实际效果。语言简练,数据扎实,没有虚言。

“……我认为,主任医师不仅意味着更高的临床技术水平,更意味着对医疗质量安全承担更大的责任,具备引领学科发展和培养后辈的能力。我渴望获得这个身份,是为了能在更高的平台上,为省医、为全省的医疗卫生事业做更多实实在在的事情。”林杰结束了自己的陈述,微微鞠躬。

会场里安静了片刻。

吴保国主任点了点头,看向各位评委:“好,林杰同志陈述完了。各位专家,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提问。”

话音刚落,坐在吴保国右手边第三个位置,一个戴着金丝边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专家就扶了扶眼镜,开口了。他是省医大附二院的骨科主任,孙正明,和钱卫国私交甚笃。

“林杰同志,你的陈述很精彩,尤其是在管理方面的‘创新’,听起来很不错。”孙正明语气平和,但用词带着明显的倾向性,“不过,我们今天是职称评审,核心是考察专业技术水平和学术能力。我仔细看了你的申报材料,你的临床病例,尤其是那台重症胰腺炎手术,确实展现了不错的处理能力。但是——”

他拖长了音调,拿起林杰的论文列表,轻轻抖了抖,脸上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表情:“你的科研产出,尤其是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似乎……略显单薄啊?作为破格晋升主任医师的候选人,这恐怕很难让人信服吧?我们评的是主任医师,不是‘管理师’,更不是‘抢救师’。”

这话带着刺,直接质疑林杰的学术根基。

林杰面色不变,迎向孙正明的目光:“孙主任,您说得对,科研是医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的论文数量确实不算最多,但我认为,医学研究的价值,更在于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我发表的论文,包括关于植物人药物反应机制的探讨,以及基于手术视频分析的技术改进研究,都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旨在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这些研究或许影响因子不是顶级的,但其临床指导意义是实实在在的。”

“实实在在?”孙正明旁边一位来自省肿瘤医院的评委,慢悠悠地开口了,他是搞基础研究的,一向看不上临床总结类的文章,“林医生,你提到的这几篇论文,我好像有点印象,是在《临床外科杂志》、《中华急诊医学》这类期刊上吧?这些杂志,发表一些临床经验总结可以,但要作为破格晋升的有力支撑,尤其是冲击主任医师这种代表学科带头人的职称,恐怕分量还远远不够吧?我们评审,要看的是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成果,是能够推动学科理论发展的硬核研究。”

他摇了摇头,语气带着惋惜:“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学术这条路,需要沉淀,需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因为做成了几台漂亮手术,就想着一步登天。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啊。”

这话更是毫不客气,几乎全盘否定了林杰的学术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