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沈清寒的明确支持和宝贵资源后,陆宇的生活像是被上紧了发条,骤然加速,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方向感。他不再是那个仅仅沉浸在甜蜜恋情中的男生,更像一个披荆斩棘、朝着明确目标冲锋的战士。
每一天都像被精密计算过一样,分割成清晰的时间块。
学业是绝不可动摇的基石。 他出现在课堂上的时间甚至比以前更早,眼神专注,笔记详尽。沈清寒的“学业不能落下”是铁律,更是他自尊心的底线。他不仅要保持优异的成绩,更要从中汲取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高等代数》、《概率论》、《算法设计》……这些课程在他眼中不再是抽象的学分,而是未来商业版图里可能用到的利器。他甚至开始主动选修一些经管学院的课程,恶补商业知识。
创业准备则填满了所有的课余时间。 那间小小的出租屋,迅速变成了他们的“战略指挥部”。墙上贴满了市场分析图表和思维导图,书桌上堆满了沈清寒传来的项目资料和打印出来的行业报告。
沈清寒提供的资料如同打开了一扇宝库的大门。那些真实的项目案例、严谨的数据模型、甚至是一些失败的经验总结,都让陆宇三人组避免了大量闭门造车的坑。他们如饥似渴地消化着,讨论着,常常熬到深夜。
而沈清寒提到的那几位“孵化老师”和“创业学长”,陆宇也没有浪费。他精心准备了问题清单,在沈清寒的引荐下,一一拜访请教。这些前辈看在南大才女沈教授的面子上,都给予了耐心的指导和真诚的建议,从股权结构到客户沟通技巧,让他们受益匪浅。
当然,其中最甜蜜的“充电”时间,属于他和沈清寒的独处时刻。
他不再仅仅因为思念而去找她。更多的时候,是带着具体的问题和思考。
他会抱着一堆看不懂的财务术语报表,敲开她办公室的门(门依旧保持着敞开状态),一本正经地请教:“沈教授,这个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我有点模糊,您能帮我看看吗?”
沈清寒总会放下手头的工作,接过文件,仔细浏览,然后用最清晰易懂的方式为他讲解。她讲题时依旧冷静专业,但眼神里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耐心和柔和。
有时,是在他的出租屋里。周末的午后,阳光正好。两人窝在沙发上,陆宇把头靠在她腿上,举着笔记本电脑,给她看他们刚刚搭建出来的初步模型界面,絮絮叨叨地讲着遇到的技术难点和突发奇想。
沈清寒则会一边听着,手指一边无意识地梳理着他柔软的头发,偶尔给出几句一针见血的点评或建议。她的点拨往往能让他茅塞顿开,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