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葬礼(四)

柏林冬日的早晨,寒气逼的市民们将自己的四肢不断的往衣服里面缩,以减缓寒气的侵蚀。

但在柏林宫外的大道上,一长串由国内勋贵、各国外交官员以及慕名而来得贵族组成的送葬队伍却顶着寒风,走在由马车和十数个力士组成的抬棺团队前面。

这是勃兰登堡选帝侯国的前公爵格奥尔格的送葬队伍。威廉,作为格奥尔格的指定继承人便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方,轻轻低着头神色肃穆,一步一步的走向墓地。

平日高高在上的贵族们成群出现为格奥尔格选帝侯送葬,如此壮观的排场,走过柏林城的街道,引得许多市民不惜抵着寒冷也要出来围观,市民们在家中隔着窗户看向送葬队伍中衣着华丽的勋贵们,不时与一旁的家人窃窃私语。

虽然大多数市民都不过只是在看热闹,但也有不少市民是真的在缅怀格奥尔格这位老公爵。

虽然老公爵在位期间并没有做出什么功绩,甚至从他执政二十多年间的表现来看,格奥尔格可以说是勃兰登堡的罪人——1619年继承了勃兰登堡选侯兼普鲁士公爵的格奥尔格恰逢三十年战争的时代浪潮,野心勃勃的他本以为可以通过外交上的斡旋为国家攫取利益,在大国之间长袖善舞,左右逢源。

但奈何,其演技拙劣,能力低微,几番操作斡旋非但没有给勃兰登堡带来和平,反而使格奥尔格最后落了一个首鼠两端的形象,活活把自己玩成了欧陆各国中的一个小丑。

他的妹夫是众所周知的瑞典国王、欧洲近代军队之父古斯塔夫大帝,格奥尔格开始想跟随古斯塔夫,反咬皇帝一口,于是,他带着勃兰登堡在1631年加入新教阵营。

缺乏常备军的勃兰登堡在战争中几乎只能依靠雇佣军作战,可这些毫无军事素养的佣兵又如何能打得过勇悍的帝国军呢?

吕岑会战后,古斯塔夫身死,盟军大败,勃兰登堡也是军力尽失,瑞典本土远在北欧,帝国军鞭长莫及,于是,勃兰登堡便成为了帝国军泄愤的目标。

几番劫掠,整个国家几乎化为废墟,勃兰登堡还欠下了巨额的佣金,执政仅仅十年,勃兰登堡就已经变成背信弃义贫弱不堪的代名词。

可以说,格奥尔格的外交军事领域是彻头彻尾的失败,直到1634年帝国军队和西班牙军队在纳德林根击败瑞典及其盟友,勃兰登堡、萨克森等新教诸侯与帝国签订《布拉格和约》,勃兰登堡宣称同皇帝和解,才得以退出战争,获得一丝的喘息之机。皇帝也十分懂得拉拢人心,授予了格奥尔格帝国大元帅的头衔,只不过这个帝国大元帅并不能指挥任何一个帝国军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