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竞赛的证书(第四名也有奖状)仔细收好,然后将所有竞赛资料打包封存,只留下一些拓展思维的精华笔记。他的全部重心,毫无保留地转移到了中考复习上。
黑板上的倒计时数字一天天变小,气氛愈发凝重。题海战术被发挥到极致,模拟考一周一次,每个人的神经都绷紧到了极限。
林栋的计划变得更加精细和残酷。他严格分配每一天的每一分钟,将效率提升到最高。晨练依旧,但减少了套路练习,更多是站桩和体能维持,以保证白天学习的精力。修理铺的帮忙压缩到周末的两个半天。其余所有时间,全部投入学习。
他不再满足于弄懂,而是追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他将初中三年所有的知识点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络,反复梳理,寻找联系和规律。错题本越来越厚,又被他不断消化、变薄。
吴小燕也很快从竞赛失利的阴影中走出,甚至变得更加坚韧。她将那份不甘化作了更强的动力,和林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更加白热化。两人依旧经常讨论问题,但话题更加聚焦于中考,常常为了某道题的最优解法争论得面红耳赤,然后又彼此说服,共同提高。那种朦胧的情愫,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似乎被暂时压抑和转化了,变成了纯粹的、激烈的学术竞逐。
汪苗苗依旧偶尔送来早餐,但频率更低,更像是一种习惯性的问候。看到林栋和吴小燕几乎形影不离地讨论学习,她眼神中的光彩渐渐黯淡,最终化为一声轻轻的叹息,将更多精力投入了自己的复习中。
春去夏来,气温陡然升高,知了开始在枝头不知疲倦地鸣叫。中考,终于进入了最后一个月倒计时。
空气燥热,混合着汗水、风油精和纸张油墨的味道。每个人都在进行最后的冲刺。
林栋站在窗前,看着窗外被烈日炙烤的操场,心境却如同深潭古井,波澜不惊。
竞赛的第四名,是提醒,也是馈赠。它让他更早地看到了山外的山,从而能更踏实、更专注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中考,这座眼前最真切的山峰,他必须全力以赴,稳稳地攀登过去。
他转过身,重新坐回书桌前,摊开了那份刚刚发下来的、难度极高的中考模拟预测卷。
笔尖沙沙,如同冲锋前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