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全球富豪抢购,供不应求

罗氏制药的情况同样糟糕。保罗·赫尔曼试图联系凡辰,希望能获得“长生一号”的授权合作,却被林凡直接拒绝。“想合作?可以。”林凡在电话里语气冰冷,“把你们在欧洲的3家制药工厂无偿转让给凡辰,同时支付100亿欧元的技术授权费,我可以考虑给你们10%的市场份额。”

这样苛刻的条件,保罗根本无法接受。最终,罗氏制药不得不宣布,彻底退出抗衰老领域,将资源转向传统药物研发。而其他中小型生物科技企业,更是纷纷破产倒闭,整个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洗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更让施奈德和保罗绝望的是,之前一直为他们摇旗呐喊的行业专家,现在纷纷倒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前质疑凡辰的詹姆斯·沃森,公开表示“‘长生一号’是人类抗衰老领域的伟大突破,凡辰的技术实力让人敬佩”,并通过私人关系联系林凡,希望能获得“长生一号”的试用资格。

面对全球疯抢的局面,凡辰启动了“极限产能扩张计划”。在中国苏州,投资200亿欧元建设的全球最大生物制药基地破土动工,预计半年内投产,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1000万份;在美国新泽西,收购了辉瑞的一家闲置制药工厂,进行紧急改造,预计1个月内就能恢复生产;在瑞士巴塞尔,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的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获得了最快的审批速度,预计3个月内投产。

同时,凡辰的生态协同优势再次凸显:锐芯的AI系统优化了生产流程,将每瓶“长生一号”的生产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绿创的新能源技术为生产基地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降低了生产成本;凡辰航空的全球物流网络,确保了核心原料的快速运输,从中国的原料基地到欧洲的生产工厂,仅需48小时就能送达。

即便如此,产能依旧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第三批100万份“长生一号”上线,5秒内被抢购一空;第四批200万份,8秒售罄。全球预约排队的人数已经突破1200万,订单金额累计超过1.2万亿美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GDP总量。

“林总,现在全球每天都有超过100个国家的政府和企业联系我们,希望能成为‘长生一号’的区域代理商,甚至有人开出了100亿美元的代理费。”安然拿着一份厚厚的合作意向书,脸上满是疲惫却又兴奋,“另外,有不少国家的医保部门希望能将‘长生一号’纳入医保体系,让普通民众也能用上,但我们的产能目前根本无法满足。”

林凡揉了揉眉心,语气带着一丝无奈:“暂时拒绝所有代理合作,优先保障直销渠道的公平性。医保方面,我们可以考虑未来推出平民版‘长生一号’,但目前的产能只能优先满足预约用户。通知市场部,发布公告,向全球用户说明产能扩张进度,承诺所有预约用户都会在一年内拿到产品,同时开通退款通道,保障用户权益。”

安然点了点头,转身去执行。看着她忙碌的背影,林凡心里满是心疼。这段时间,两人每天都只睡4、5个小时,忙着产能扩张、市场调度、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但即便如此,安然依旧保持着高效和专业,没有丝毫怨言。

深夜,凡辰总部的办公室里,只剩下林凡和安然两人。桌上放着简单的外卖,两人一边吃,一边讨论着工作。“苏州的生产基地遇到了一点麻烦,当地的原料供应商无法满足我们的质量要求。”安然皱着眉头,“我已经联系了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从云南的植物提取基地调运原料,预计明天就能送达。”

“辛苦你了。”林凡给她夹了一块菜,语气温柔,“这段时间你太累了,明天给你放一天假,好好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