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投资生物科技,研发抗衰老产品

峰会结束后,凡辰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强势布局全面展开,三大动作震惊全球:

- 收购顶尖资产:以溢价500%的价格,收购了瑞士一家拥有20年抗衰老研发历史的顶尖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多项核心专利和成熟的研发团队;同时,全资收购了美国一家专注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初创企业,其研发的CRISPR-Cas9优化技术,能将基因编辑的精准度提升至99.9%,为“生态抗衰老”方案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 组建梦幻团队:邀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抗衰老领域权威专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担任凡辰生物科技首席科学家;挖来了基因泰克的前核心研发总监、罗氏制药的临床负责人等行业顶尖人才,组建了一支超过100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博士及以上学历占比85%。

- 共建研发基地:与中国、美国、瑞士、德国等国家的15家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全球最大的抗衰老研发中心,总投资超过200亿欧元,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生物分子检测设备、基因测序仪、细胞培养舱等仪器,研发中心预计半年内投入使用。

凡辰的一系列动作,让传统生物科技企业陷入了恐慌。基因泰克、罗氏制药等巨头纷纷紧急召开董事会,商讨应对策略,但他们发现,凡辰的优势根本无法复制——AI技术的赋能让研发效率呈几何级提升,生态协同的资源整合让凡辰拥有了从研发到临床、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优势,而充足的资金支持,更是让凡辰能承受研发过程中的巨大风险。

施奈德试图联合其他生物科技企业,对凡辰实施技术封锁和人才禁挖,但收效甚微。凡辰开出的薪资待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还提供了充足的研发资金和自由的研发环境,大量传统企业的核心人才纷纷跳槽到凡辰,甚至有整个研发团队集体加盟的情况。

更让施奈德绝望的是,凡辰资本还联合淡马锡、挪威主权基金,对基因泰克、罗氏制药等企业的股票进行做空。这些企业原本就因为研发进展缓慢、市场份额被挤压而业绩下滑,在凡辰的资本狙击下,股价暴跌,市值蒸发超过3000亿美元,资金链陷入紧张,不得不削减研发投入,进一步拉开了与凡辰的差距。

凡辰生物科技研发中心里,灯火通明,研发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长生一号”的临床试验和“长生二号”的研发工作。锐芯的AI药物研发平台正在高速运转,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生物分子结构模型不断变化,AI正在实时分析药物与靶点的结合效率、毒副作用等关键数据。

“林总,好消息!”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拿着一份最新的实验报告,快步走到林凡和安然面前,脸上满是兴奋,“‘长生一号’的I期临床试验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批100名志愿者中,95%的人血清中的衰老标志物水平下降了40%以上,皮肤弹性提升35%,睡眠质量和精力明显改善,且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

林凡和安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安然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着,眼神里满是激动:“这太好了!这意味着‘长生一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初步验证,我们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更重要的是,AI平台预测的药物代谢路径与临床数据完全吻合。”伊丽莎白补充道,“这证明我们的AI药物研发平台是完全可靠的,接下来我们可以加速‘长生二号’的研发,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的人群,开发个性化的抗衰老方案。”

林凡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加大投入,让AI平台全速运转,同时扩大临床试验的规模,将II期临床试验的志愿者人数增加到1000人,覆盖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确保药物的普适性和安全性。另外,启动生产线的建设,按照最高标准建设GMP生产车间,为后续的商业化做好准备。”

然而,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长生二号”的研发中,团队遇到了一个技术瓶颈——药物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太短,需要每天注射才能维持效果,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对药物分子进行化学修饰,但会降低药物的活性,还可能增加毒副作用。

“这个问题交给我们来解决。”林凡立刻联系锐芯团队,“用AI模拟药物分子的结构改造,寻找既能延长半衰期,又不影响药物活性的最优方案。同时,结合绿创的纳米载体技术,开发靶向递送系统,让药物能在人体内缓慢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