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研发抗癌药,救人又赚钱

康瑞医疗总部的临床研讨室里,白色的投影幕布上正播放着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晚期肺癌患者使用现有靶向药的平均生存期14个月,副作用发生率高达78%,单次治疗费用超过5万元,超过60%的患者因无法承担费用放弃治疗。心内科主任李医生指着数据,声音里满是无奈:“赵院,上周我们接诊的那个12岁患儿,明明有匹配的靶点,却因为进口药一支要8万,家里卖了房子都凑不够钱,最后只能回家保守治疗……”

赵志远的眉头拧成了疙瘩,手里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深深的痕迹。他刚想开口,研讨室的门被推开,林凡走了进来,身上还带着刚从锐芯实验室赶来的些许烟尘——他本是来对接医疗芯片的适配进度,却被研讨室里沉重的气氛留住了脚步。

“进口药为什么这么贵?”林凡走到幕布前,目光落在“专利垄断”四个字上,语气平静却带着锐利,“是技术难度真的高到无法突破,还是被国外药企卡住了专利和供应链?”

李医生愣了一下,随即苦笑:“技术上有突破的可能,国内有个张景明教授团队,三年前就研发出了更精准的靶向分子,副作用能降到30%以下,成本也低很多,可他们缺资金建生产线,专利还被国外药企用‘侵权’的名义打压,现在实验室都快揭不开锅了……”

张景明?林凡心里一动。他好像在去年的“国家尖端医疗技术论坛”上见过这个名字,对方提交的《新型肺癌靶向药研发报告》当时引起过不小的轰动,只是后来没了下文。他掏出手机,让老顾立刻查张景明团队的近况,不到五分钟,老顾就发来了消息——团队在江城郊区租了个旧厂房当实验室,设备还是五年前的旧款,上个月刚因为交不起房租被房东断了电,核心成员已经走了一半。

“赵院,安排一下,现在去张教授的实验室。”林凡抓起椅背上的外套,语气不容置疑,“抗癌药这事,凡辰管定了——既要让患者用得起药,也要让好技术能活下去。”

半小时后,林凡站在郊区一栋破旧的厂房前,墙面上的“生物实验室”招牌已经褪色,窗户玻璃裂了好几道缝,隐约能看到里面昏暗的灯光。推开门,一股混合着酒精和培养基的味道扑面而来,张景明正蹲在地上,用手电筒照着一台老旧的离心机,额头上满是汗珠,旁边的实验台上,摆着几支贴着“靶向分子样品”标签的试管,试管壁上还沾着些许灰尘。

“张教授,我是林凡,凡辰资本的。”林凡伸出手,“我想跟您聊聊抗癌药研发的事。”

张景明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会有资本找上门,他擦了擦手上的灰尘,局促地握住林凡的手:“林总?您……您怎么会来这儿?我们现在连设备都快开不了了,哪还有能力谈合作……”

“设备的事我来解决。”林凡指着那台老旧的离心机,“凡辰投10亿人民币,成立‘康瑞-凡辰联合抗癌药研发中心’,您任首席科学家,研发团队的工资翻倍,所有设备换成最新的,实验室搬到康瑞医疗的总部研发楼——我只有一个要求,两年内,让这款靶向药量产上市,定价不能超过进口药的三分之一。”

10亿?量产上市?张景明的眼睛瞬间红了,手里的手电筒“啪”地掉在地上,光束在地面上乱晃。他这辈子都在跟抗癌药打交道,从国外留学回来就立志做“中国人用得起的好药”,可三年来,资金短缺、专利打压、团队流失,几乎把他逼到了绝境,现在林凡的出现,像一道光,照亮了他早已灰暗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