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海去市一中报到前夕,表面上,江德华几乎掏空了她小心翼翼攒下的那个小金库。
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置办一身像样行头的布料钱……但每一样她都花得毫不犹豫,大家都觉得这姐姐当的太负责任了。
先仔细地把一沓沓毛票和各类票证数好、包好,又给石小海收拾行李。
新被褥、新棉袄,特意做得稍大些,能多穿两年、搪瓷盆、暖水瓶……每一样都准备得妥妥当当。
“到了学校,好好吃饭,别省着。钱和粮票不够了就给姐带个信儿。”她一边检查行李一边叮嘱,“跟同学处好关系,专心学习,别惹事,但也别怕事。”
石小海看着姐姐为他忙碌,眼圈有点红:“大姐,俺知道。俺一定好好学,将来挣大钱孝敬你!”
“傻小子,俺不用你孝敬,你把书读好就行。”江德华笑着拍了他一下,心里却酸酸软软的。
送走了石小海,小屋一下子空荡冷清了许多。江德华看着空了一半的炕,心里也空落落的。
但很快,她就振作起来。孩子去奔前程是好事,她自己的生活也要继续。
她把工作空余时间都给了夜校的学习,同时也继续着她那些不起眼的“小经营”,一点点重新积攒着家底。
至少表面上,大家对她的钱财看到了正当的来源。
就在石小海走后大概一个多月,秋意渐浓时,她意外地收到了一张汇款单。收款人写着她的名字,汇款金额是二十元,汇款人地址是哥哥江德福所在的部队,附言栏里只有简单的一行字:“给小海读书用。哥。”
二十元!这在现在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几乎相当于她大半个月的工资。
拿着那张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汇款单,江德华站在邮局门口,心情复杂极了。
高兴吗?当然是高兴的。哥哥心里惦记着她和小海,这份亲情让她温暖。
她几乎能想象出哥哥和嫂子(尤其是嫂子安杰)在那边商量:“德华一个人带孩子在东北不容易,小海又上了中学,花销大,咱们寄点钱去吧。”
她在邮局门口站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没有立刻取钱。她把汇款单仔细收好,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