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思路太清晰了!以前光喊着节约,却没人这么细致地去琢磨怎么从废料里“抠”出东西来!
“好!好主意!”高主任一拍大腿,“江德华同志,你这脑子活络!不光想着节约,还想到了怎么利用!这才是真正的增产节约!”
她立刻行动起来,召集班组长开会,将江德华的建议细化成可操作的方案:
在车间角落设立“可利用下脚料回收筐”,由江德华负责初步指导和分类,然后安排空闲的辅助工进行初步处理。
能做手套的送劳保车间,能做拖把的送后勤科……
同时,江德华在自己工位上,也开始实践更精细化的操作。
她调整了缝纫顺序,减少不必要的空针和回针;她发现某个压脚稍微调整一下,就能让线迹更牢固的同时减少用线量;她甚至琢磨出一个小技巧,在开始缝合大幅布料前,先用手针粗略固定几个点,能有效避免机器跑偏造成的浪费。
她的这些细微改进,一开始并不起眼。
但渐渐地,她所在班组的废料率明显下降,而她的个人产量也因为操作流畅、返工率极低而稳步提升,甚至超过了那些一味求快的工友。
高主任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在又一次车间生产总结会上,她特别表扬了江德华。
“同志们!‘增产节约’不是一句空口号!咱们车间的江德华同志,就给大家做出了榜样!她不仅想到了回收利用下脚料的好办法,为厂里节约了大量原材料,她个人在生产上也做到了又快又好,废品率是全车间最低的!这才是真正理解了运动精神!大家都要向她学习,既要苦干,也要巧干!”
全车间的目光都聚焦在江德华身上。
工友们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
之前觉得她只是手艺好的几个老师傅,也不得不服气地点头。
赵大姐更是使劲给她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