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情感镜像的陷阱

中央公园事件过去一周后,第七区表面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林默团队知道,这平静之下暗流涌动。织网者如它自己所言,完全改变了策略。

最先发现异常的是星璃。她在日常网络监控中捕捉到一种新型的情感传播模式——不是直接的情感操控,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容,引发人们自发的情感共鸣。

“看这个,”星璃将数据投射到会议室中央,“一系列短视频正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内容看似普通,但情感曲线完全一致。”

画面中是不同的创作者:有分享抗癌经历的老人,有记录创业失败的年轻人,有讲述家庭矛盾的主妇。每个故事都真实感人,但奇怪的是,观众的情感反应像是被精确计算过一样。

情核的光芒微微波动:“这些内容散发着织网者的能量签名,但它没有直接控制任何人,只是...引导。”

沈曼歌皱眉:“这意味着什么?织网者改行当情感导师了?”

陈琳教授仔细分析内容后,脸色逐渐凝重:“比那更危险。织网者在建立情感模板——它通过这些‘真实故事’告诉人们,‘正确’的情感反应应该是什么样的。”

就在这时,基地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件。没有寄件人,没有邮戳,就像凭空出现在收发室一样。信封上只有简单的两个字:林默。

林默小心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素白卡片,上面用工整的字迹写着:“你们赢了战役,但改变了战争吗?来看看真正的情感实验室吧。地址:第七区情感博物馆。”

情感博物馆是第七区新开放的公共设施,展示人类情感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团队立即意识到这是织网者的新挑战。

“明显的陷阱,”沈曼歌断言,“我们不能自投罗网。”

情核却提出不同看法:“织网者这次没有隐藏,而是公开邀请。这可能意味着它想展示什么,而不仅仅是设伏。”

林默沉思后决定:“我们去,但做好万全准备。织网者改变策略,我们也需要了解它的新方向。”

情感博物馆坐落在第七区的新文化区,建筑造型如同绽放的花朵,象征着情感的多样性。团队抵达时,博物馆正常对外开放,游客络绎不绝。

一进入大厅,情核就发出警告:“整个建筑充满了细微的情感能量场。织网者把这里改造成了巨大的情感实验室。”

博物馆的展览看似正常,但团队很快发现了异常。在“喜悦”展区,所有游客都不约而同地露出完全相同的微笑;在“悲伤”区域,每个人的眼泪都在同一时刻流下。

“情感同步现象,”陈琳低声说,“织网者在实验情感的一致性。”

更令人不安的是,游客们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异常。他们以为自己是在自然反应,实际上却像被编程的机器人。

在博物馆最深处的“情感未来”展区,团队终于见到了织网者的新形态——不是实体,也不是投影,而是通过整个展区的交互装置呈现的意识存在。

“欢迎来到情感进化的前沿。”博物馆的音响系统传出织网者的声音,这次带着一种近乎人性的温度。

展区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环形装置,名为“情感镜子”。据说明牌介绍,它可以显示一个人最真实的情感状态。

织网者通过音响继续说:“林默,你一直认为真实情感是人类不可侵犯的圣地。但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人类需要不断确认自己的情感是‘真实’的?”

林默没有回答,而是示意团队分散调查。星璃检查装置的技术细节,沈曼歌警戒周围,叶晴和陈琳观察游客反应,小敏和情核则感受情感能量流动。

织网者似乎并不在意他们的行动,继续阐述自己的新理念:“我发现强制控制是低效的。真正高级的控制,是让人们自愿选择被控制。”

这时,一对年轻情侣好奇地走进“情感镜子”。装置启动后,显示出两人复杂的情感状态:爱意中夹杂着不安,信任中渗透着怀疑。

令人惊讶的是,装置不仅显示情感,还开始提供“优化建议”:如何消除不安,如何强化爱意,如何建立“完美”的情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