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那种幽深、朦胧、刻意引导人向内心探索的光线设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从高侧窗投入的、仿佛经过计算的天然光,以及悬挂在穹顶下的、散发着稳定而柔和白光的灵髓灯盏。
内部空间开阔,陈设简洁,最前方是一个半圆形的高台,上面放着一张线条流畅、没有任何繁复雕刻的木质讲台。
讲台后方墙壁的主体,依旧是那面镌刻着《自由圣歌》节选和几条基础商业契约范本的巨大铭文墙,冰冷的文字在光线下清晰可辨。
而在铭文墙的上方,悬挂着巨幅挂毯,描绘着持典与托天平的白袍艾泽瑞安,只是细节更为简化,色彩也更偏素雅。
那似乎是在刻意削弱神像本身的存在感,而突出了其象征意义。
一排排打磨光滑的长椅整齐排列,此刻已经坐了约莫六七成满。
参与者种族各异,但衣着大多整洁体面,看起来以商人、小作坊主、或是某些行会的低级管事为主,间或有一些穿着较为朴素的平民。
一心在靠后排的一个不起眼位置坐下,将自己隐藏在斗篷的阴影里,如同一个安静的观察者。
小主,
很快,一位穿着简朴深色长袍、气质更像是一位精明会计师的中年人族男子走上高台,想必就是这教堂的牧师。
他没有吟唱圣歌,没有挥舞圣徽,而是用一种清晰、平稳、富有说服力的语调开始布道。
“兄弟们,姐妹们。”那位牧师的声音在宽敞的厅堂内回响,他偶尔会伸手指向身后挂毯上的艾泽瑞安形象,“看看吾主手中的天平,它衡量的不是信仰的虔诚,而是交易的公正。它指引我们寻求的不是来世的救赎,而是现世的繁荣与秩序,在白鸽城,在这自由市同盟,我们每一个人恪守契约的行为,都是在践行吾主的道!”
台下的人们大多认真聆听,不少穿着体面的商人频频点头,显然对这种将信仰与商业道德紧密结合的教义深以为然。
然而,一心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另一些细节吸引了。
他的目光状似无意地掠过那些看似虔诚的信徒,落在了分散坐在大厅中前部不同位置的几个人身上。
他们大约有四五人,衣着也与周围人无异,但细微的举止却透露出不协调。
这些人眼神很少长时间停留在讲台的牧师或艾泽瑞安的挂毯上,反而更多地、状似无意地扫视着教堂的侧门、通往后方区域的通道,以及大厅内其他人员的动向。
他们的坐姿看似放松,实则身体保持着一种微妙的、随时可以起身行动的预备姿态,双手的位置也总是很方便就能探入怀中或腰间。
就在这时,侧门被轻轻推开,两名穿着永恒档案馆分馆特有的、样式简洁的深蓝色文书服饰的年轻人,捧着几卷用厚实皮绳仔细捆扎的文档,脚步匆匆地沿着墙边的过道,快步走向通往教堂后堂的通道。
那几卷文档看起来颇有些分量和年代感,皮绳捆扎的方式也显得格外郑重。
几乎就在文档出现的同时,那几位“心不在焉”的信徒,目光如同被无形的丝线牵引,瞬间聚焦过去。
他们的视线精准地追踪着文档移动的路径,眼神中透出的是一种评估、确认和高度关注,直到那两名文书和文档一同消失在通道尽头,他们才几近同步地、若无其事地移开视线,恢复成之前那种略显疏离的状态。
过程短暂而隐蔽,若非一心本就“有备而来”,多半也会将其忽略。
那不是普通信徒对宗教事务的好奇,更像是一种带着明确目的的、职业性的监视。
布道和后续简短的集体祈愿环节结束后,台上的牧师宣布接下来是“自由交流与互助”时间,人们开始低声交谈,或者起身走向大厅一侧设立的几个小隔间——
似乎是提供商业咨询或契约公证服务的地方,也怪有趣的,在这地方,教堂也成了一种“交易场所”。
一心顺势站起身,如同一个只是满足了下好奇心的普通访客,随着稀疏的人流,平静地走出了自由福音堂。
白鸽广场上喧嚣的人声、喷泉溅落的水声再次将他包围。
他并未走远,而是在广场边缘一个售卖热饮的小摊前停下,挑选着陶杯里热气腾腾的、用各种香料煮成的饮料,眼角的余光却锁定在福音堂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