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父亲的影子

黑皮的话再次浮现:“有专门的‘脚’,走的道儿也邪性。” 这意味着运输渠道是独立且被严格控制的。那么,这个标记系统,可能不仅关乎生产源头(哪个“庄家”),也可能与复杂的流通路径(哪条“线”、哪个“脚”)紧密相关。甚至,不同的标记,可能对应着不同的销售区域、客户群体或价格体系。

一个更大胆的假设在我脑中逐渐成形:这个看似简单的标记,或许是一个高度精密的“供应链管理码”。它内部可能加密包含了产品批次、生产日期、源头代号、目标区域、乃至负责分销的团伙信息。只是这一切,都被编码成了外人无法识别的符号。

要验证这个假设,我需要海量的数据支撑——更多不同标记的样本,以及它们出现的精确时间、地点、数量等信息。这远非我力所能及。一种熟悉的挫败感攫住了我,仿佛一个手持放大镜和镊子的古人,面对着一个需要超级计算机才能破解的现代加密系统。父亲那个时代,或许还能依靠漫长的蹲守、可靠的线人、地毯式的走访来织就天网,而现在,敌人隐匿在数字化的迷雾之后,传统的侦查手段显得笨拙而低效。

就在沮丧几乎要将我淹没时,一直沉默的加密手机屏幕突然亮起,发出幽微的蓝光。是杨建国发来的信息,没有文字,只有一个加密文件的接收提示。我的心猛地一紧,警惕地环顾四周,然后才快速输入密码点开。

文档里的内容让我瞬间屏住了呼吸!里面是几张经过技术处理、虽然依旧高度模糊但足以辨认的物证照片!那是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缴获的“彩虹烟”包装!杨建国用醒目的红色圆圈,在每一张照片的特定位置——无一例外都是管底或侧壁下方——标出了那些深色的、若隐若现的印记!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近似锐角三角形的,有类似简易十字架的,还有一个,赫然与我记忆中那个扭曲的符号有几分神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建国在文档末尾的批注只有冷冰冰的一句:“非正式渠道,绝对保密。分析差异,寻找模式。安全为要。”

我的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杨建国果然没有停止行动,他像一只隐藏在云层之上的鹰,洞察着一切,并在关键时刻给了我至关重要的支援!这些模糊的影像,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虽然残缺,却无比确凿地证明了标记的存在并非孤例,而且存在一个多元的、有差异的系统!

我立刻扑到笔记本前,像个虔诚的考古学家,开始临摹、放大、比对这几个模糊的印记。我将记忆中那个最深刻的(暂命名为“标记α”),与照片中的“标记β(三角)”、“标记γ(十字)”、“标记δ(圆点)”进行精细对比。我比较它们的轮廓线条是圆润还是锐利,转折角度是直角还是弧角,甚至试图分辨影像颗粒中可能暗示的刻印深度差异。我在地图上粗略标出这几个标记对应的、已知的缴获城市(信息有限,只有大致区域),试图找出地理分布规律;又列出模糊的时间点,看是否有时间序列上的特征。然而,数据太少,分布太散,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暂时看不到明显的模式。

“得把它和其他的‘灰尘’连起来……” 父亲的声音仿佛又一次在寂静的房间里响起,低沉而充满力量。

我还需要更多的“灰尘”,更清晰的“灰尘”。但此刻,这已是黑暗中能抓到的全部光亮。

我小心翼翼地将这几个标记的形态及其有限信息,工整地誊抄在笔记本上,标注日期和来源。看着这寥寥几个符号,我仿佛看到了一张无边无际的黑暗之网,这些标记就是网上一个个冰冷的节点,通过无数看不见的丝线连接,操纵着毒品的流向,吞噬着无辜的生命。而我,刚刚辨认出了其中几个节点的代号。

极度的精神专注后,是排山倒海般的疲惫。但这一次,疲惫中夹杂着一丝微弱的、却真实存在的兴奋。我知道,尽管面前是万丈深渊,但我毕竟向着黑暗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我触摸到了这个庞大怪兽的一片鳞甲,感受到了它冰冷的体温。

台灯的光晕下,父亲当年伏案研究打火机划痕的宽厚背影,与此刻我在旅馆昏暗灯光下分析毒品标记的年轻身影,仿佛跨越了时空,在这一刻悄然重叠。我们面对的都是隐藏在细节中的恶魔,都需要在孤独和沉默中,依靠耐心和智慧去点亮微光。

所不同的是,他面对的可能是盘踞一方的枭雄,而我面对的,是一个更加现代化、更加全球化、也更加冷酷无情的犯罪帝国。

我合上笔记本,走到窗边,轻轻撩开窗帘一角。窗外,城市已然华灯初上,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编织着一片和平年代的繁华景象。但在这片璀璨之下,我知道,那张由简单符号构成的黑暗之网,正在悄无声息地收放,输送着毒液,摧毁着像李哲那样的未来。

我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肋下和手臂的伤处传来隐隐的刺痛,这是现实的警钟。父亲的遗志、受害者的惨状、肩上的重任,还有这本笔记上尚未破解的密码,所有这些,都化作了沉甸甸的力量,压在我的肩上,也支撑着我的脊梁,让我无法弯曲,更不能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