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普所的正式邀请函,用的是最精美的铜版纸,德文与中文并列。
措辞极尽赞誉,充满了对苏想学术成就的推崇,以及对【星图】计划的“浓厚兴趣”。
他们邀请苏想带队前往德国,进行为期十天的“深度学术交流”,并探讨建立联合实验室的可能性。
条件优厚:承担一切费用,提供顶尖实验环境,共享部分数据库权限。
表面看,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重返国际顶级学术圈的绝佳机会。
然而,李泽川带来的消息,让这封邀请函瞬间变得滚烫。
“马普所内部对邀请存在分歧。牵头的是欣赏您的施耐德教授,但推动最积极的,是一位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副院长。”
他声音低沉,“我们查到,邀请函发出前一周,这位副院长与【星环】的沃尔特·肖通过一次长电话。”
会议室空气瞬间凝固。
“果然是个局!”
周炽猛地一拍桌子,“想想,绝对不能去!”
陈知行眉头紧锁:
“如果真是【星环】推动,目的可能是近距离评估技术细节,甚至……利用海外环境再次施压。
风险极高。”
但与此同时,苏想的案头,正躺着三封措辞愈发急切的亲笔信。
来自托马斯、安娜和汉斯——她在马普所最亲密的战友。
托马斯在信中用潦草的字迹写道:
“苏,实验室已为你准备好一切!
施耐德教授终于松口,只要你来,我们三人立刻办理手续,随你回中国!
这里的官僚体系快让我们窒息了,只有你能带领我们触摸未来!”
安娜的信则更感性:
“亲爱的苏,我们日夜期盼你的归来。
不仅是学术,更是精神的重聚。
这里的咖啡和你离开时一样难喝,我们需要你来拯救我们的味蕾和大脑。”
汉斯,这个一向严谨的德国男人,也罕见地流露出急切:
“苏,数据不会说谎。
你最新的论文指向了一个全新方向,我们必须当面验证。
我已初步说服家人,只等你到来,我们便整装出发,奔赴你在东方的星图!”
这些滚烫的期盼,与国内某些势力持续的掣肘、经费的刁难、乃至【飞鸽】团队林工之流的暗中作梗,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一种难以言喻的憋闷,在苏想胸腔里积聚。
她闭上眼,想起归国初期的雄心,想起仓库里的寒冬,想起那份被勉强“压下”的暂停报告。
仅仅在国内被动防守,永远无法真正破局。
【星图】需要更广阔的舞台,需要让世界听到它的声音,更需要让最高层看到它无可替代的价值!
她倏然睁开眼,眸光雪亮。
“我们去。”
声音清晰。
“想想!”
周炽急得站起来。
苏想抬手止住他,走到小黑板前,笔走龙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