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漫长而颠簸的飞行(中途需要转机),中国代表队终于抵达了本届IMO的举办地——
一个位于欧洲的古老城市。
异国的风情与湿冷的空气扑面而来,队员们虽然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踏上战场的兴奋与紧张。
入住组委会安排的酒店后,苏想第一时间反锁了房门。
她深吸一口气,从贴身的衣袋里拿出了那个由陆征在机场塞给她的、没有任何标识的信封。
手指微微颤抖着打开,里面果然只有薄薄的两页纸。
第一页,是一份复印的、字迹有些模糊的诊断书。
患者姓名:苏念。
诊断日期:1985年4月。
诊断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具体分型被刻意模糊),预后不良,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精神紧张,需长期服药静养。
出具单位:平县人民医院。
苏想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
这是姐姐当年高考前的诊断书!
陆征竟然连这个都找到了!
她颤抖着拿起第二页纸。
这是一封手写的信,字迹是陆征的,刚劲有力,却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苏想同学:”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应该已抵达赛场。
这份诊断书,是我调查过程中所能找到的、关于当年替考事件最直接的旁证之一。”
“我曾执着于揭开所有真相,认为这是记者的天职。
但在深入了解你们姐妹的经历,看到你在北大的挣扎与成长,看到苏念在病榻上依旧不灭的学术火种后,我动摇了。”
“有些真相,揭露出来或许能满足公众的窥探欲,成就一篇轰动性的报道,
但它同时也会毁掉两个本就命运多舛的年轻女孩,毁掉一个家庭最后的希望,甚至可能毁掉国家正在培养的、未来的科技人才。
这杆秤,我掂量了很久。”
“最终,我选择将这份证据交还给你。
如何处置,由你决定。
是继续背负这个秘密前行,还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主动坦白,这应该是你和苏念的权利,而不应被我一篇报道所绑架。”
“此行世界赛,关乎国家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