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温馨假象

交通!

平县只是一个缩影,全国有多少这样的中小城市,甚至大城市的某些区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问题?

这不仅仅带来时间浪费和情绪烦躁,更意味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经济损失!

他们的“智能决策模型”,既然能模拟电网、优化生产线,是否也能应用于城市交通流的实时分析与优化调度?

如果能在平县这样一个规模适中、交通元素相对简单的系统上进行试点,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其说服力将是巨大的!

这个想法让她兴奋起来!

她立刻跑回家,翻出笔记本,开始记录观察到的交通特征、路口结构、流量大致情况。

她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信号灯控制、道路规划、甚至人们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

就在她沉浸在思考中时,母亲王淑芬小心翼翼地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封刚刚收到的、寄自北京的信。

“想想,有你的信,北京来的。”

母亲的声音带着好奇。

苏想接过信,信封上是她熟悉的、属于MIT天才艾利克斯的飘逸英文笔迹。

他的信被转寄到了平县。

她拆开信,艾利克斯在信中除了例行交流一些学术问题外,还提到他最近在研究“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并分享了几篇最新的论文思路。

苏想看着信,又看看笔记本上关于平县交通的记录,一种奇妙的宿命感油然而生。

远在波士顿的艾利克斯,和她在这个北方小县城,竟然在思考着类似的方向!

机遇与挑战,灵感与现实,在北京与平县之间,通过一封越洋信件,巧妙地连接了起来。

苏想知道,她的假期该提前结束了。

她需要尽快返回北京,将这个大胆的设想带回团队。

苏想将“城市交通智能调度”的试点设想仔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心中充满了迫不及待返回北京的冲动。

她甚至开始悄悄收拾行李,准备提前结束假期。

然而,母亲王淑芬的态度,在她回家几天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最初的讨好和小心渐渐褪去,那种熟悉的、带着算计和控制欲的眼神,又开始时不时地浮现。

这天晚饭后,母亲一边收拾碗筷,一边状似无意地开口:

“想想啊,你看你姐这病算是稳住了,你爸也能走动了,家里这日子,总算能喘口气了。”

苏想心中警觉,面上不动声色:“嗯,会越来越好的。”

母亲凑近了些,脸上堆起笑容:

“想想,你现在是出息了,在北京见大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