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甚至忽略了周围其他还在苦思冥想的队伍。
当规定的解题时间结束时,他们竟然拿出了一套完整、创新且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
陈述环节,艾利克斯主要负责讲解生物学背景和结果分析,而苏想则清晰阐述了那个动态负载均衡的并行计算核心。
台下不少来自计算机强校的评委和选手,都对苏想提出的这个思路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最终结果宣布,他们这一组的解题方案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尤其是在创新性和效率潜力方面!
艾利克斯看着最终评分,再看向身边那个一开始被他轻视的中国女生,眼神彻底变了,充满了惊讶和一丝敬意。
他主动伸出手:
“Not bad. Im Alex.”
(不错。我是艾利克斯。)
苏想松了口气,微笑着与他握手:
“Su Xiang.”
第一轮随机组队挑战的出色表现,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北京大学队周围漾起了小小的涟漪。
苏想那个“动态工作窃取”的思路,虽然源自计算直觉,却意外地切中了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处理的痛点,引起了几个评委和计算机强校选手的私下讨论。
但这并未改变他们整体排名靠后的不利局面,反而可能引来了更密切的关注和一些不必要的打量。
午餐时间,餐厅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
周炽一边狼吞虎咽,一边还在兴奋地复盘苏想刚才的“神来之笔”:
“苏想,你刚才真是绝了!
那个MIT的家伙一开始脸臭得像谁欠他几百万似的,后来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哈哈哈!”
李泽川慢条斯理地吃着东西,泼冷水道:
“别高兴太早。第一轮只是开胃菜,难度有限。
下一轮才是硬仗。而且,”
他目光扫过不远处几桌气氛明显更凝重、队员之间眼神交流默契十足的队伍,
“看看那边,MIT、斯坦福、卡内基梅隆……真正的强队,还没完全发力呢。”
陈知行微微颔首,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