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广信聚将议北征 唇齿相依定方略

第七十四章:广信聚将议北征 唇齿相依定方略

五月初五,广信城(今上饶)沐浴在初夏略显燥热的阳光中,但城内外弥漫的紧张气氛却比天气更让人窒息。赵高翔一行人风尘仆仆,刚抵城门,急促的马蹄声和空中不时掠过的信鸽,便昭示着军情的紧急。

无需过多寒暄,来自各方的讯息已通过信鸽源源不断汇拢至赵高翔手中。

根据他之前的部署,李猛、夏完淳、张明远已率部前出至玉山,并在常山、江山一线展开,构建前沿防线。斥候统领陈锋更是将大批精锐探马撒向了衢州方向,清军大队人马调动、粮草辎重运输的情报,正不断从前方传回。

与此同时,福宁大本营黄蜚、王柱的飞鸽传书也及时抵达,言明福宁州及嵛山岛基地均已做好万全准备,若广信前线战事不利,可随时通过温州、丽水、金华这条线路提供支援或接应,确保战略退路畅通。

军情如火,刻不容缓。赵高翔甚至来不及安排田见明使团详细休息,只命人妥善接待后,便立即在府衙大堂击鼓聚将,召开紧急军议。

片刻之间,文武要员齐聚。陈子龙、刘光标、王秀楚、姜曰广、周损等文官谋士面容肃然;李猛、夏完淳、张明远、马忠、周猛、张茂林、陈锋等将领则甲胄未解,带着一路征尘与凛冽杀气。偏厅之内,田见明与化名“张成”的张鼐等人亦在默默观察着此间的动静。

赵高翔端坐主位,目光如电,扫过堂下济济一堂的部下,没有半分赘言,直接切入主题:“诸位,抚州大捷,已由孙兆奎、张应祥、翁之琪诸位将军稳固,福建门户暂安。此战,不仅打通了赣北通道,更为福建北面增添了一道坚实屏障。有他三人在,短期内抚州、鹰潭一线,可保无虞!” 他刻意点出孙、张、翁这三员核心大将的名字,既是对他们能力的肯定,也是向在座众人,尤其是偏厅的观察者,展示己方人才济济,根基稳固。

话锋随即陡转,他起身指向悬挂的巨幅东南舆图,手指重重落在烽烟四起的浙东:“然,北面告急!洪承畴坐镇南京,调兵遣将,博洛虽未亲至,然其麾下提督曹存性、总兵李应宗、于永绶、张应梦、贺胤昌、范绍祖、王之纲、苏见乐、冯用等,已率超过七千绿营官兵进逼浙江!更有悍将李成栋部亦有兵马调动,指向浙东!虏兵锋直指绍兴,鲁监国局势岌岌可危!”

他声音沉毅,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诸位皆知唇亡齿寒!浙东若陷,博洛主力便可毫无后顾之忧,整合力量,全力南下!届时,仙霞关虽险,然郑芝龙态度暧昧,难寄厚望!我广信、乃至整个福建,将直接暴露在数万清军主力兵锋之下!救浙东,非为救鲁王一人一姓,实为自救!是为我赣北、闽北争取至关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

他环视众人,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剖开每个人心中的疑虑:“或许有人认为,我军刚经抚州之战,人困马乏,宜休养生息。但虏酋不会给我们这个时间!洪承畴老谋深算,正在调集更多力量。若待其彻底荡平浙东,挟大胜之威,纠集十数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汹汹而来,我等将何以应对?届时,纵有坚城利兵,又能抵挡几时?”

王秀楚适时起身,提供更具体的数据支撑,语气沉重:“侯爷所言,正是我等忧虑所在。据姜大人、周大人竭力筹措,加之抚州部分降卒择优整编,我军目前在广信、玉山、常山一线,扣除孙兆奎将军所部万余人,总计可用之兵,不足三万!此已是眼下极限。若坐视浙东沦陷,届时我军需独立面对的清军,恐不下五万乃至更多!敌我兵力、态势将极端恶劣!”

赵高翔接过话头,声音陡然拔高,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故此,本督决意,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趁博洛未至,清军绿营各部尚在调动、立足未稳之际,北上作战,扩大战果,猛击清军侧翼,竭力缓解鲁王压力,拖延其崩解时间!此战,关乎我等生死存亡,亦关乎东南抗清大局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