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诞生

晨曦穿透珀斯港的薄雾,将粼粼波光洒在刚靠岸的货轮甲板上。

起重机铁臂舒展,将印有“东铁重工”标识的集装箱稳稳落在码头,随即被等候的卡车运往内陆。

这是西澳共和国与新威尔士联邦达成互免关税协议后的第一艘直航货轮,车水马龙的码头像个苏醒的巨人,喉咙里滚动着轰鸣的粗气。

戴维站在总统府露台,看着早间新闻里老威廉在悉尼港剪彩的画面,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咖啡杯耳。

办公桌上摊着三份文件:西澳与昆士兰的能源管道共建协议、新威尔士提供的农业技术转让清单、以及杨洛夫刚送来的军事合作草案。

“总统先生,武先生的电话。”秘书轻叩玻璃门。

戴维接过卫星电话时,听筒里传来海浪声。

“戴维,阿陶罗岛的第一条生产线已经调试完毕,下周会有三架‘猎隼’原型机飞抵皮尔斯空军基地。”

武振邦的声音混着金属摩擦的轻响,“让飞行员做好接收准备,我的工程师会留驻三个月。”

“太感谢了。”戴维望着远处军工园区的塔吊群,那里正昼夜不停地浇筑混凝土,

“诺顿留下的军备缺口,总算能补上了。”

“不止是军备。”

武振邦轻笑,

“我刚收到消息,卡姆勒已经批准在约克角建液化天然气终端,咱们的铁矿砂可以通过那里直运亚洲。”

戴维握着电话走到地图前,指尖划过连接西澳与昆士兰的虚线——那是规划中的铁路干线。

“没问题,让参谋部拟个方案发过去。”

他忽然想起什么,

“对了,杨洛夫说你们的通讯卫星要升空了?”

“下周三。”武振邦的声音沉了些,

“到时候整个澳洲大陆的通讯延迟能控制在0.3秒内,矿产勘探的遥感数据传输会快很多。”

挂了电话,戴维翻开另一份报告:西南海岸的海水淡化厂项目已经完成环评。

诺顿执政时搁置的民生工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重启。

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财政部长抱着文件夹冲进来,脸上泛着兴奋的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