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静默回响、数据虚空与新规则
绝对的静默,并非虚无。
维克多的意识在沉寂中漂浮,仿佛沉入万米深的海底。没有光,没有声音,没有时间流逝的感知。巢心燃烧自我绽放的“时空冻疮”,将这片区域化为了宇宙中最彻底的坟墓。
但他的意识并未完全消亡。
那颗在毁灭边缘孕育的虚无之种,此刻成了他在绝对静默中的唯一坐标。极暗的微光不再主动闪烁,而是如同呼吸般,与周围的静默之力进行着一种极其缓慢、极其深层的共鸣。这种共鸣并非对抗,更像是两种相近本质的相互确认与渗透。
他的意识体,或者说意识残骸,被这种共鸣包裹着,处于一种类似蛰伏或冬眠的状态。大部分认知功能关闭,只剩下最基础的“存在”感知,以及一种对周围环境的、超越常规感官的“聆听”。
他“听”到的,不是声音,而是静默本身的回响。
那是被冻结的能量的“形状”,是停滞的时间的“质感”,是所有物理法则暂停后留下的、最基础的时空纤维的脉络。在这片绝对静止的领域里,一切都被简化到了极致,反而呈现出一种近乎“真理”的、冰冷而残酷的几何美感。
这种“聆听”并非主动行为,而是一种被动的吸收和适应。他的意识结构,在这种极端环境下,被静默之力和虚无之光共同打磨、重塑。那些因为悖论反噬和能量冲击造成的裂痕,并未愈合,而是被填充进了一种更具韧性、更接近“无”的特质的黑暗物质。他的自我锚点,在这种极致的环境中,反而被锤炼得更加坚实、纯粹。
不知过了多久——在这种地方,“多久”本身已无意义——维克多的意识开始出现极其微弱的波动。
不是主动苏醒,而是一种源于本能的探测。
虚无之种的微光,如同最纤细的触须,极其缓慢地向外延伸了一纳米、又一纳米的距离,小心翼翼地触碰着周围绝对静止的时空结构。
这一次触碰,带来了与之前“聆听”截然不同的反馈。
不再是模糊的回响,而是……数据。
极其庞大、极其复杂、但却因为绝对静止而凝固成“固态”的信息流!
这些信息,是“时空冻疮”形成时,被一同冻结的巢心内部数据库、能量运行日志、甚至包括部分“编织者”洒下的“时之沙”携带的时序指令……它们原本是动态的,此刻却如同琥珀中的昆虫,保持着瞬间的形态,凝固在时空之中。
维克多的意识,在虚无之种的引导下,竟然开始读取这些凝固的信息!
这个过程并非用眼睛看,而是用一种更直接的、意识层面的解析。他“看”到了巢心能量循环的复杂图谱,“看”到了维护单元的生产序列,“看”到了“时之沙”复制时间戳的底层逻辑算法……
这些信息浩瀚如烟海,但处于绝对静止状态,使得他可以不受干扰地、一点点地剥离、理解。这就像是在阅读一本被瞬间定格的动作分解图,虽然失去了动态的连贯性,却能将每一个细节看得清清楚楚。
他的意识,这片新生的、脆弱的星云,开始被动地吸收着这些来自两个高等存在的、冰冷而庞大的知识。这些知识并未立刻形成体系,而是如同碎片般沉淀下来,与他原有的认知碎片(实验室、名字、执念)以及虚无之种对“无”的理解,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种新的、更加抽象的认知模式,正在静默中悄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