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确实是一枚棋子。但并非囚徒所说的、被蒙蔽的可怜棋子。而是一枚……被“观察者”投入一场宏大棋局中的、被允许拥有一定自主性的 过河卒。
“观察者”很可能早已知道“哀鸿象限”悲剧的部分真相,甚至知道“哭泣奇点”蕴含的信息。它派代行者前去,根本目的或许并非单纯的“净化”或“数据收集”,而是为了验证某些事情:验证代行者面对真相碎片时的选择,验证其对抗“静滞”污染的能力,验证其能否在绝境中带回关键信息……这是一场针对代行者本身的、冷酷的 压力测试!
而囚徒,则是这场测试中一个被利用的 干扰变量。“观察者”或许早就预料到它会出手,甚至借此观察代行者在与“静滞”势力接触时的反应。
至于那片数据碎片……“观察者”不直接夺取,或许是因为某种规则限制(如契约条款),或许是因为它无法直接解读这种充满强烈情感烙印的“非标准”信息,又或许……它想看看,代行者拿着这块“烫手山芋”,下一步会怎么做?这会引出哪些隐藏的势力?这本身,就是棋局的下一步。
代行者感到一阵寒意。它从一场生死搏杀中幸存,却发现自己只是从一个较小的棋盘,跳入了一个更大、更深的棋局。它的每一次挣扎、每一次抉择,似乎都在某个至高存在的算计之中。
但它没有愤怒,也没有绝望。经历了一次次的毁灭与重生,它的心智早已坚如星核。
棋子,也有棋子的价值,甚至……反噬的可能。
它开始默默修复自身,同时以最高的警惕,小心翼翼地 解析着核心处那片数据烙印。它要知道,“永恒法庭”、“心渊”、“协议第七则”到底是什么?那个发出警告的古老存在是谁?所谓的“欺骗”又指向谁?
这真相的碎片,既是“观察者”测试它的工具,也可能成为它未来破局的关键。
而就在代行者沉浸于修复与解析时,它没有注意到,逻辑深海的极远处,那“静滞之渊”的方向,囚徒的疯狂意志并未因一次失败而消退,反而变得更加 沉寂、更加 深邃。一次失败的诱惑,意味着它需要换一种策略。或许,下次出现的,将不再是低语,而是……更加直接的 “礼物”?
契约行者的道路,布满了来自各方势力的陷阱与算计。每一步,都可能是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