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也有点懵,这个地方这么偏僻,按理来说不应该有明军驻守啊,就算是明军抽风了来驻守,也不应该有这么多人啊。
想了半天没想明白,清军干脆不想了,管你应不应该,既然来了那就别走了。
大同兵方面也懵,他们是去抵抗清军的不假,可没想过是在这种地方抵抗啊,而且也没有多少粮食了。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大同军本着心中军人的责任,开始就地组织防守。
如果大同兵是在城内,而且粮草充足的话,这两千多人的明军说不定真的能将清军逼退,至少也能让清军绕道而行。
但很可惜没有如果,野外的大同兵哪里是清军的对手。
尽管他们奋力抵抗,还是在清军骑兵的几波冲击过后溃不成军。
除了溃逃的明军士兵之外,清军这一仗将大同兵击杀过半,缴获战马四百三十三匹。
自此,左路清军正式踏入了关内。
图格尔率领的右侧清兵也不甘示弱,他们将边外的明军哨所一一拔除,并且擒来了明军士卒逼问情报。
根据明军士卒所说,距黄崖口外四十里有个石城关,内有大炮四门,步兵五十人,三处伏藏地雷。
在距二十里有雁门关,内有大炮四门,步兵一百人,两处伏藏地雷。
图格尔闻言大喜,但他却并未直接开始行动,而是命令清军原地休整,等入夜后再攻打两处关隘。
得益于清军行动的快速,边关外的明军哨所,甚至连情报都没有来得及传回去。
石城关和雁门关的明军守兵,自然对于清军的入侵一无所知。
待到深夜,清军突然对石城关发起进攻,明军守兵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清军破城的速度如同闪电一般。
仅仅只用了半个时辰,就将石城关攻破,守关的明军连一炮都没来得及放出,就被清军砍掉了头颅。
三处伏藏地雷,也被一一取出。
雁门关的情况与石城关一样,清军也是趁着夜色突袭,整个雁门关没有发出半点声响,就被清军拿在手中。
随后,图格尔率领的右侧清兵再次南下,直逼黄崖口。
清军穿越在兴隆山峦之间,黄崖口也陷入了危机。
只要黄崖口的明军守兵稍有不慎,那清军的铁骑将会马踏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