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靑看着监控中的两人。

在夜视的探头下,两人无论是对话,还是申请动作都格外清晰。

“早就知道这些人不安分,没想到他们竟然还搞起串联了。”傅靑呵呵一笑说道。

对于这些士绅阶层,华夏军不管是高层还是智囊团都有着清楚地认识。

那就是他们不可能乖乖的接受华夏军的统治,这一点在华夏刚刚建立的时候已经有过例子。

明末这个时代,作为土豪士绅最为辉煌的时代,就更加不可能接受了,毕竟两者从本质上就大有区别。

华夏其实是一个逐渐平民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先是封建时代,再是豪族时代,最后进入古代平民社会。

封建时代和豪族时代都会拉拢平民,释放平民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结构上还是要中间的阶层对财政或者军事的控制力。

古代学习的成本太高了,所以只有条件的大户人家才能享受教育资源,久而久之。他们就垄断了人才库,从而也就垄断了做官的途径。

到了宋朝,随着造纸术的进一步发展,成本更低了,平民学习的机会也就大大提高了,于是科举的地位日益被提高。

一直发展到明朝的时候,从整个社会结构的角度出发,君主和平民间就等于不再隔着一层豪族了。

因为理论上平民都有机会学习了,而国家的官员其实也总体上都来自于民间了。

过去对抗中间层,皇帝想的就是不断拉拢平民,不断鼓励和释放他们的生产力,于是就造成了华夏古代的大发展。

可是现在中间层没有了,那可能平民的再发展,就反而会衍生出颠覆起皇权秩序的新秩序了。

那如果这样,请问皇帝该坐在哪?

于是在这个时候皇帝慌了,就转而开始提倡愚民的政策。

平民阶层中它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他有这么三种人,他们分别是一做过官又回归故里的人,二在乡村社会中,比如像医生、商人、地主之类,确实很有本事,有凭借自己的聪明或者学识,当然也可以赚很多钱以后获取了重大影响力的人,三就是过科举考试或者其他的途径获得了一定的功名,就是说很有文化,但是没有担任官职的读书人。

这三种人他们和普通的平民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所谓的士绅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