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紫禁新主

第两百二十章 紫禁新主

文华殿的烛火燃至深夜,终于将最紧急的政务处理告一段落。关于陕西赈灾的雷霆旨意已发出,代表着新朝意志的骑使带着尚方剑与严令,星夜驰出京城,奔向那片哀鸿遍野的土地。殿内重新安静下来,只有烛芯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和窗外愈发凄冷的秋风呼啸而过。

朱由检靠在椅背上,一股深彻骨髓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他淹没。连续数日不眠不休的高强度精神紧绷、运筹帷幄、生死搏杀,以及此刻面对帝国千头万绪的沉重压力,即便他拥有一个来自未来的、经过科学训练的坚韧灵魂,也感到了难以言喻的倦怠。

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推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本,缓缓站起身。骨骼因为久坐而发出轻微的脆响。他没有唤人,只是独自一人,踱步走出了文华殿。

殿外,月华如水,洒落在空旷的宫院广场上,将汉白玉栏杆和巍峨的宫殿轮廓勾勒得清晰而冷冽。与殿内的烛火通明相比,整个紫禁城仿佛陷入了沉睡,一种巨大而古老的沉寂笼罩着一切。唯有远处宫墙之上,隐约可见巡夜侍卫的身影和偶尔闪过的兵刃寒光,提醒着人们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变,空气中仍残留着无形的紧张。

朱由检信步走着,没有明确的目的地。方正化如同一个无声的影子,远远地跟在后面,保持着既能随时听候吩咐,又不打扰主子独处的距离。

他不知不觉登上了紫禁城中轴线上一处较高的宫阙台基——或许是午门,或许是大朝会前休息的偏殿阁楼。凭栏远眺,整个北京城的轮廓在月色和稀薄的夜雾中若隐若现。

目光所及,是大片大片低矮的、沉浸在黑暗中的民居坊市,只有零星几点灯火,如同萤火虫般微弱。那里生活着数十万计的京师百姓,他们或许还在为白日的惊变和传闻而窃窃私语,或许早已在一天的辛劳后沉入梦乡。他们不知道,就在离他们不远的那片巍峨宫阙里,他们的命运,乃至整个帝国的命运,刚刚经历了一场怎样的颠覆,又即将被引向一条未知而湍急的河道。

更远处,是模糊的、如同巨兽脊背般的城墙轮廓,沉默地拱卫着这座帝国的心脏。

夜风拂过,带来深秋的寒意,也吹动了他身上的亲王常服。朱由检深深地吸了一口这清冷而自由的空气,一直紧绷的心神,在这一刻才真正得以稍稍放松。

八年了。

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整整八年。

从最初得知自己成为崇祯皇帝时的惊恐、绝望、不甘,到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利用一切所能利用的知识和资源,像下一盘关乎生死存亡的棋局般开始小心翼翼布局。

八年的隐忍蛰伏,八年的秘密经营。以一个“体弱多病、喜好静养”的藩王身份为掩护,在信王府那方小小的天地里,一点一滴地积累力量。改良技术,赚取资金,招募班底,编织网络,记录知识,观察时局,收集罪证……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次扩张都需巧妙掩饰。既要避免引起魏忠贤和客氏的警惕,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发展壮大。

他回想起第一次秘密会见徐光启时的谨慎,招募宋应星进入工坊时的欣喜,发现李若琏这块璞玉时的果断,以及通过沈廷扬的商队获得海外技术和情报时的开阔。他想起了城外山谷里彻夜不熄的炉火,想起了新式火铳试射成功时的轰鸣,想起了那些在黑暗中为他效死、如今已各得封赏的忠诚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