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僧人法号克勤,乃是夹山灵泉禅院的住持。其人佛法精深,于堪舆地理之学亦有不凡造诣。”
“当年便是依着他的一路探寻,方才寻到了那处疑似入口之地。”
似也回忆起当年情景,她脸上多了几分追忆。
“只可惜,我二人最终还是被一道天生的瘴气以及一条水流湍急的暗河所阻,未能深入。”
“后来贫道因俗事缠身,便先一步回返了汴梁,此事便也暂且搁置了下来。”
曹文逸见陈安面带奇异,便温声叮嘱:
“你若当真有心探访,不若往那夹山灵泉禅院走上一遭,寻着克勤禅师。”
“他手中或许还保留着当年的舆图,你若能得他相助,或可省去不少功夫。”
“多谢真人指点。”
陈安将“夹山灵泉禅院”与“克勤禅师”这两个名字默默记在心中。
起身一礼,谢过她不吝指点。
......
往后数日,薛道光便时常前来曹文逸这清修小筑拜访。
他虽是与白云道人同辈,可曹文逸的年岁却比他恩师石泰还要年长。
这位历经数朝、见惯了世事浮沉的百岁女冠。
其一身道行见识,深不可测。
薛道光每每其请教,谈玄论道,只觉获益良多。
陈安偶尔也会前来作陪。
三人烹茶对弈,探讨修行,倒也颇为快活。
复又几日过后,薛道光自觉叨扰已久,遂向二人告辞。
陈安与曹文逸亲自将其送至汴梁城外,注视着他那道洒脱背影,步履从容的消失在官道尽头,皆是心生感慨。
此番一别,又不知何日才能再会。
送别了薛道光,陈安亦与曹真人作别,独自一人回返了安竹山庄。
......
清幽丹室,静默无声。
静坐在蒲团上,月华金灯悬于脑后,洒下清冷辉光。
陈安急着开炉炼丹,而是缓缓阖上双眸,于心中默默复盘这两年来的得失。
修行之基,在于神通。
近两载光阴过去,当初所得的天赋早已在身上潜移默化。
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陈安的体质与悟性,成了他能有今日成就的最大依仗。
而随着修为日深,他抄经摹画的效率亦是与日俱增。
【周易参同契】他早已抄写够三百六十遍,合周天之数。
除了最基础的【道性】加成之外,更也从中领悟了两项非凡天赋——
【道法自然】与【五行圆融】。